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学生提问 院士解“难”

2021-10-26 04:26: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大学生对中国建筑发展深感兴趣,踊跃向肖院士发问。

  Q1:请问肖院士,您认为在中国建造中,最困难案例是什么?

  A1:我认为,川藏铁路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川藏铁路是高原建设,它大多数都在海拔3千米以上。其次,川藏铁路桥隧超过90%,路只有10%不到,可能只有8%。更重要的是地质资源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对生态的保护要求非常高。此外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所有的地质问题在这都有,所以我觉得这个工程是最具有挑战性的。

  Q2:相比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中国的建筑面对什么样的挑战?

  A2:如果是走国际化道路,我认为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目前和国际的通用性不够。所以对于未来发展之路,我特别强调国际化建造和经济化建造联合发展。比如说我们10天可以完成几万平米近10万平米的建筑,可能在别的区域还是挺难的,我们能完成,但是在精益化方面可能还有一些问题。

  Q3:请问肖院士,关于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A3:我们现在强调,在建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现场垃圾排放。我们国家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率较低,约30%,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可能已经达到90%,而这些资源如果能分类好,并加以利用,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量。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在中国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现在亦有一些自动化生产线,收集系统是可期的。

  Q4:请问肖院士,高校应该如何准备未来建筑行业与科技的合作发展?

  A4:非常欢迎港大与中建进行合作,因为我们的工程企业实操实力较强,系统思考能力也不错,但是专业技术研究这一块稍弱,与高校合作也是互补的。香港工程管理这一块的理论和体系很健全,希望能把这个专业经验带到内地,培养一批国际性的工程管理人才。此外,内地围绕建筑行业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是滞后的,高校亦应考虑培养出这样一批人才,比如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