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卢新宁:从大国建造探究中华文明“密码”

2021-10-26 04:27: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卢新宁期望,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会,能把世界文化潮流和中华文明气派融为一炉,做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致辞时表示,此次展览是“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的第三场重头戏,相信一定会让广大观众和青年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大国建造的辉煌。

  “希望从大国建造中,共同欣赏我们的文明之美。”卢新宁认为,从古都名城、民居宅第,到楼台宫阙、园林书院,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建筑改变了神州大地,塑造了我们的家园,承载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密码”。新时代的大国建造,传承创新、激荡中西,“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谱写出精彩新篇章。建筑是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探究我们民族不同时期的建筑史,就是追寻一段段历史和文明的演变进程。相信广大香港同胞会为中华文明而骄傲,为祖国崛起而自豪。

  “希望从大国建造中,共同感受我们的民族精神。”卢新宁表示,中国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连通山海、飞跃星辰,赋予建筑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精神象征。南京长江大桥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将天堑变通途,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新冠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只用十天左右就建成。“中国建造”奇迹的背后,是中华儿女不畏艰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相信广大观众能从中看到祖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构建国民身份认同

  “希望从大国建造中,共同感悟香港的文化气质。”卢新宁指出,香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风格的地标建筑,记载了香港的沧桑与辉煌。在展览中感受香港建筑文化,也是在构建我们自己的身份认同。比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以竹子“节节高升”的中国意象,体现了建筑技术与中国美学的统一。相信广大香港市民能从中获得启发,香港是国际化大都会,固然要八面来风兼容并蓄,更要一脉相承培根铸魂。把世界文化潮流和中华文明气派融为一炉,香港才能做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卢新宁还表示,这次展览后还会邀请内地各领域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来港举办主题展览,与市民面对面交流,让香港同胞更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