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透视镜/让市民感到温暖\蔡树文

2021-12-13 04:27: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健康码”(港康码)上架供市民上载行踪,为通关作准备。创新及科技局昨日表示,自上周五起动截至昨日,累计超过37.1万名市民申请注册账户,当中约10.8万人已启动账户。

  短时间之内超过37.1万人申请“港康码”,反映港人渴望通关,也说明港人心向内地。当局未有透露通关初期每天的名额数字,有消息称,首阶段通关名额设为1000个,即使在这基数上增加一定数目名额,估计也不会太多,肯定僧多粥少。

  疫情爆发前,据统计每日至少有10万人往返两地工作、居住或上学等,亦有10万个两地婚姻家庭等待团聚。按当局将名额优先分配予商务及公务人士的原则,即使有优先权的商务人士亦会“争崩头”。以前每日往返两地工作、居住或上学的港人,极难在首阶段通关取得名额。社会上有人呼吁,应预留一定配额予有紧急需要的普通小市民。

  当局必须考虑通关初期,如何分配名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若有通关名额“路线图”,让有需要的人清晰了解何时轮到自己,将有助减少对政府的怨气。

  通关名额有限,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小市民眼中,所谓良政善治,就是政府是否关心他们的疾苦,为民服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