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微塑胶所吸附的有害化合物亦不容小觑。\大公报记者陈可摄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史东甫博士,早前对饮用樽装蒸馏水和矿泉水做过类似检测,发现樽装水中亦有微塑胶,且数量与茶饮品相若。现时很多人因担心食水不干净而每日在家饮用樽装水,史教授提醒,饮用愈多樽装饮品,就会摄入愈多微塑胶,增加健康风险,但自来食水中微塑胶含量相对较少。他补充说,不同地方的自来水,微塑胶数量会有一些差异,他所在实验室的自来水中,与饮料相同测试量(1公升)的微塑胶(大于50微米)数量大约是5粒以下。
就食水的微塑胶问题,水务署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世卫指出常规食水处理程序(即现时在香港滤水厂所采用的程序)能有效清除比微塑胶更微细的粒子,而在供水系统中使用的塑胶部件如胶垫片、胶喉等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以确保食水水质不受影响。”水务署续指,政府在今年4月22日公布最新的香港食水标准时,把微塑胶纳入新增的观察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