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环保视野/善用本地科技 化解发泡胶围城

2022-03-12 04:24: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葵涌七号货柜码头路边前日发生发泡胶箱大火。

  《大公报》日前率先揭露,疫情严峻下,清理人手紧绌,本港近期多区街头堆满发泡胶箱,酿成环境及卫生隐患。葵涌七号货柜码头路边前日发生大火,堆积的发泡胶箱焚烧,毒烟席卷半空。危机迫在眉睫,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郭伟强及社区干事李嘉恒,与睿智环保科技高级业务经理苏颖珊昨天召开记者会,要求政府扩大应用环保创科成果,以本地科技解决问题,化解“发泡胶箱围城”危机。\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

  参看环保署2019年的数据,本港有3.25万吨发泡胶被送往堆填区。因发泡胶处理成本高昂,市场近乎无人愿接手回收,过往多年已不时出现发泡胶堆积情况。疫情严峻下乏人清理,大量积存街头,掀起各界关注。

  港专利技术未能应用

  睿智环保科技公司高级业务经理苏颖珊表示,去年已研发出快速溶解发泡胶成液体的新技术,且已获得专利,惜有关技术未能在本地大规模应用。

  新技术能全天候极速降解发泡胶(EPS),并循环再造成纯度达99.8%的塑胶原材料聚苯乙烯(PS),有别于传统塑料回收。该技术配备隔滤和淨化装置,能省却预先清洁发泡胶废物的工序,提高回收效率。而安装了该技术设备的处理车,能走遍全港各区,对发泡胶进行即场处理,一车可处理500公斤发泡胶。

  立法会议员邓家彪表示,发泡胶箱本地缺乏回收出路,本地有科创公司研发出新专利技术,政府应予支持及扩大应用,将研发成果连系到实际应用。以本地科技解决本地问题,大规模回收发泡胶,减少外运。长远而言,本港更可向大湾区及国外输出有关技术,共同协作回收及处理发泡胶。

  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表示,2019年堆填区弃置的3.2万公吨发泡胶中,约有45%为发泡胶餐具。疫下外卖增加,估计前年及去年堆填区的弃置量比2019年更多。政府应尽快同内地和澳门睇齐,源头减废,立法禁止使用即弃塑胶餐具。

  他又指出,流动处理车能有效回收多处堆积的发泡胶,但实际操作仍面对困难,如停车地点需要提供电源,或发泡胶堆积处(如路边行人路)没有合适的停车地点等,建议政府可提供便利配套,支持流动处理车运作,支持科技回收。

  工联会社区干事李嘉恒表示,发泡胶难以自然分解,并碎化成微塑胶,最终落入大海,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每次台风如“山竹”,都造成柴湾和杏花邨近海地域,出现大量海上漂来的发泡胶,发泡胶的环保问题不容忽视。新的专利技术能做到就地回收及处理,广泛应用更能减少发泡胶废物的运输,减少洩漏。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从源头减少发泡胶废物。

  制定政策促本地回收

  工联会建议,政府应支持、扩大应用本地创科成果,制定政策促进本地回收发泡胶,减低堆填区压力。统筹将发泡胶箱集中放置在合适的政府地方,如废物转运站,并利用新技术进行回收处理,鼓励私人屋苑及街市为回收发泡胶提供合适配套设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