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生态掠影/“鹰”雄展翅 坚毅无畏

2022-03-21 04:24: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说不知,高楼大厦林立的香港,竟是麻鹰密度全球最高的地方,经常见到群鹰飞舞。“麻鹰适应力强,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可以坚毅无畏地生存。”香港观鸟会义工陈佳玮说,他是“鹰迷”,花上十多年追逐麻鹰,用最擅长的长镜头捕捉牠们的一举一动。从习性、求偶、觅食以至交配,陈佳玮都会仔细观察,见证着麻鹰在香港飞过的“足迹”,并用图片及文字一一记录在他的Fb专页及新书中。

  疫情持续两年,当大家都疲惫之时,不妨仰望天空,看看麻鹰如何坚毅克服逆境,在石屎森林中展翅高飞。\大公报记者 熊伟娟(文)林少权、部分由受访者提供(图)

  香港地少人多,到处都遍布高楼大厦,但这里竟是麻鹰密度全球最高的地方。虽然拥挤,但人与麻鹰却能和平共处,每年冬天在香港出没的麻鹰就有1200至1500只。偶然抬头一瞥,都不难欣赏到麻鹰翱翔天际的英姿,间中又会看见上百只的麻鹰在蔚蓝天空集体飞行,故香港又被称作“麻鹰之城”。

  遇麻鹰来袭 双手掩头打伞

  陈佳玮说,每年9至10月,大批麻鹰会从北方、内地或俄罗斯飞来香港,停留过冬或作为中转站稍作休息。迄至翌年1月,牠们就会折返原居地。在香港,麻鹰主要栖息在中半山马己仙峡道、西贡对开海面的羊洲小岛及昂船洲一带。麻鹰的栖息路线都非常固定,像在马己仙峡道的麻鹰,日间从维多利亚港觅食之后,到傍晚就会返回马己仙峡道休息。陈佳玮表示,麻鹰选择到羊洲小岛生活,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揾食容易。“西贡一带有很多渔民撑着小艇售卖渔获,渔民丢在海里的鱼内脏,就成为了麻鹰的美食。”

  麻鹰予人凶猛的感觉,但事实却刚刚相反。“麻鹰非常怕人,不会主动攻击人同其他雀鸟,除非是繁殖期,又或者有人走近巢穴,令牠们感觉受威胁。”陈佳玮教路,一旦遭到麻鹰袭击,应用双手掩头作保护,如果有雨伞在身也可以打开,而最重要是走为上着,因为麻鹰的警戒范围大约只有50至100米。

  为麻鹰起名 追踪多段恋事

  陈佳玮表示,麻鹰的整个繁殖过程约在每年1月至翌年6月发生,包括从求偶、寻找树枝建筑巢穴、交配、生蛋、喂食幼鸟,直至牠们成功飞出巢穴。一头母鹰每次平均可以孕育一至两头小麻鹰,但陈佳玮曾看见有母鹰诞下了三头小麻鹰。小麻鹰离开巢穴学飞三个月左右,就会离开父母跟其他同伴闯荡天涯。见证着新生命的孕育过程,令陈佳玮“不能自拔”,吸引他十多年来不畏日晒雨淋、上山下海捕捉麻鹰的踪影。他视麻鹰为朋友,会为牠们起名,并见证老友一段段恋爱故事的发生。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麻鹰,陈佳玮除开设Facebook专页“我的麻鹰手记”,最近他更把自己多年来对观察麻鹰的所见所闻集结成书,希望教育大众爱惜大自然,令人类与动物共存共生。“这些年来观察麻鹰的生活,同时间见证了香港的变化,树愈来愈少、楼愈建愈多,麻鹰要四出找合适的地方筑巢,人类大兴土木使牠们的生活亦受到很大的影响。”麻鹰能够在香港找到一个舒适的安乐窝,这就是陈佳玮最想达成的心愿。

  “白头仔”原本跟“大娇”是一对,但“大娇”拒绝与牠交配,并出轨与“咪仔”搞上。“白头仔”被抛弃,幸好牠其后找到“芝麻”相伴;“佑赐”名副其实是花心萝卜,可以同时间周旋于“花花”、“白斑”、“丽君”和“大颈泡”之间,真的羨煞旁人。

麻鹰恋爱故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