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议员提醒市民投保时要留意条款,如索赔必须有入住医院或社区隔离设施纪录,不接纳在家隔离等要求。图为新田方舱入住者在园区内散步。
打工仔特别是散工或自僱者,确诊新冠肺炎后随时“手停口停”,顿失收入。内地早前推出“新冠隔离保险”,投保后若确诊每日可获赔偿,本港多间保险公司也有意推出相关产品,甚至接受快速测试作为确诊证明,部分确诊赔偿达到一万元。
有议员提醒,投保时要注意相关条款细节,例如有保单是不接纳在家隔离等,市民需留意,避免出现争拗。\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内地的“新冠隔离保险”,投保额一般只需几十元,保障期由数月至一年不等,只要触发赔偿条件,即可获得经济补偿。举例其中一款保单,隔离期间每日可获得200元补偿,有网民形容,一旦确诊,情况等同“躺平赚取津贴”。
多与医疗保险挂鈎
至于本港方面,大公报记者翻查多间保险公司的网页介绍,新冠保险普遍跟现有的医疗保险挂鈎,只有少数公司提供独立为新冠肺炎而设的保单。以保诚保险为例,上月底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保障”计划,申请人只要完成登记,一旦确诊新冠肺炎,即可获得一笔过一万元的赔偿,不幸身故可获得最多10万元。
恒生银行早前推出一款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额外保障”服务,新客户在指定投保期间一旦确诊,可获得一笔过10万元的“诊断赔偿”,现有客户也可获得额外“住院现金赔偿”,每日上限1200元,最多长达45日,或一笔过18000元“诊断赔偿”保障。不过,有关推广期已于3月31日完结。
另一保险公司Bowtie则推出,名为“在家‘新冠病毒快速测试’保障”,赔偿标准相对较为宽松,投保人只需提供指定品牌的快速测试证明即可,但赔偿金额较低,最多只可申请两次,每次200元。
部分须交住院证明
保险业界立法会议员陈健波表示,业界推出的新冠肺炎保险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免费为现有客户提供额外保障,用意是吸引客户注意,从而加大保额。另一类是独立的保单,受保期较短,由三个月至一年期不等,这一类的投保额大概数百元至一千元,投保人一旦确诊可获得金额赔偿。
不过,陈健波指出,市民投保时必须留意条款,例如是否必须取得入住医院的纪录,“有部分保单,并不接纳在家隔离,一定要有住院证明,或者政府的强制隔离令,市民申请前要细心留意条款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