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九龙皇帝”墨宝重现 旺角桥底变“打卡”热点

2022-04-04 04:23: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位于旺角界限街东铁线桥墩的“九龙皇帝”真迹,重见天日,市民趁机打卡留念。\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大公报讯】香港许多大街小巷及天桥底,曾经是“九龙皇帝”曾灶财的“画纸”,他的“墨宝”固然遍布九龙“主场”,港岛区的中环及湾仔,他亦有留下“墨迹”。2007年,曾灶财逝世后,其真迹亦逐渐消失,不少更被油漆掩盖或褪色。近日,旺角界限街东铁线桥底,有墙身油漆剥落,令“九龙皇帝”的字迹得以“重见天日”,并成为市民打卡的热点。有网友惊叹:“比起蓝威宝,更让人感兴趣的‘九龙皇帝’的顽固墨水,到底是何特调配方,墙上留痕久久不散。”

  桥墩油漆剥落

  今次重现“九龙皇帝”曾灶财真迹的地方,是旺角界限街近花墟公园东铁线的桥底,桥墩位置一幅被髹上白色油漆的墙身,有油漆剥落,墙身上出现多个以毛笔写成的中文大字,包括“国皇”及“去英国”等曾灶财的经典“墨宝”。率先发现“墨宝”的专页“怀疑人生就去”翻查Google Arts & Culture图片,发现字迹原遍及整面墙,他们认为若这幅作品可修复,或许是本港鲜有剩下的大型“九龙皇帝”公共艺术。康文署表示,会派员观察,港铁则回应正了解有关情况,但两者未有交代会否保育字迹。

  曾灶财生前曾表示,自己为曾家第35代传人,继承了皇帝赏赐,因此自称“九龙皇帝”。他自1951年起在九龙及各区桥底、灯柱、电箱及墙壁等地方“书写”,其墨宝以独特的方形排列,当中“国皇”两个大字最为人熟悉。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邀请曾灶财展出作品,是首名港人获此邀请。曾灶财于2007年因心脏病离世,在他去世后两年,苏富比拍卖一幅他的作品《墨宝》,最终以50万元由一名亚洲收藏家投得。近年开幕的西九M+博物馆亦有收藏他的作品。

  目前尖沙咀天星码头石柱及坪石邨灯柱的墨宝加设非密封胶罩,另位于中环缆车里花园道桥底桥墩的字迹则未有保护措施。另外,观塘道近坪石邨一个留有曾氏墨宝的电箱,2017年遭修路工人错手髹上油漆覆盖,康文署当时称会提醒承办商不要涂盖曾灶财的墨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