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社区组织协会希望政府改善基层在职长者的扶贫、劳工和福利保障。
【大公报讯】记者王亚毛报道:社区组织协会调查发现,长者劳动人口不断增长,但长者劳工保障未见明显改善。调查发现,受访长者劳工工资中位数仅1.1万元,而七成人每月工时超过208小时,最高工时甚至高达270小时,超高工时下84%长者因工劳损,却未能受惠于《雇员补偿条例》。社协期望,政府可改革“中高龄就业计划”,同时需全面检讨《雇员补偿条例》的行业及定义,并放宽“长者生活津贴”入息上限。
手停口停 强忍伤病
基层劳工梁婆婆今年67岁,长年的大厦清洁工作令其出现手指关节变形、身体劳损以及风湿等问题,但收入仅足够支付2300元的㓥房租金及基本生活支出,上个月因手部疼痛难忍才到私家诊所求医,两次诊金已高达数千元。
梁婆婆的工作以日薪支付,若身体不适不能上班就意味没有收入,无奈下只能靠服止痛药,强忍不适继续工作,本希望可以70岁退休的梁婆婆称,照目前的身体情况恐怕难以达成心愿,无办法只能做到几时就几时。
为深入了解基层在职长者的工作保障、身体及退休意向等情况,社协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对100位60岁以上基层在职长者进行研究,其中包括75%独居长者及双老,即除个人收入外没有其他家人供养。调查发现,受访长者劳工工资中位数为11000元,仅占全港工资中位数一半左右,更有逾七成受访者居住私人楼㓥房,收入低而租金贵,属于在职贫穷类别。
为取得维持生活的工资,71%受访者每月工时超过208小时,36%超过240小时,更有270小时的最高工时,导致84%受访者有各种程度的劳损,当中71%受访者认为劳损及长期病与工作有关,而仅有不足三成人曾经就医。
社协组织干事吴卫东表示,现时的环境令长者没有尊严地生活,认为劳工及福利局工作做得严重不足,呼吁政府应考虑下调在职家庭津贴的基本津贴工时,放宽在职家庭津贴的工时下限并检讨资助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