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焦点/议员:如此公务员文化,该改了!

2022-06-06 04:23: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公报》于本月1日报道,佐敦一幢旧楼因一个单位渗水致全幢大厦钉契,揭示政府部门缺乏沟通问题严重。

  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接受传媒访问时指出,上任后将着重强化公务员对危机的应变意识。事实上,近年部分香港公务员的表现未能符合市民期望,一些部门存在“唔投诉就唔做嘢,而即使投诉亦互相推卸”的懒政现象。

  有立法会议员及地区人士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指出,日常接到的市民求助中,有不少是因为公务员办事缺乏主动性与灵活性,处理一堆垃圾亦要分几个不同部门。他们认为,公务员升迁应该以KPI(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并且要进行考核,破除“重程序、轻成效”的官僚作风,为市民排难解忧。\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立法会港岛东议员梁熙表示,公务员队伍过于注重程序,流程繁杂,部门与部门之间又缺少协调合作的能力,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他举例说,香港许多后巷有废弃电单车,对行人造成阻碍,这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处理起来却不容易。“政府若按照部门去区分处理的话,有车牌的要通知警方、运输署;无车牌的等同垃圾,就通知食环署;如果后巷街道有业权属于政府的话,就要揾埋地政署、私人大厦的法团,当然民政署亦都牵涉在内。”

  升迁须考核 破除官僚作风

  梁熙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的统筹能力,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管治架构,司长及副司长等官员负责协调需定明权责,而架构若有科学分拆和整合,相信可有效提升政府的整体执行力。在地区方面也希望设立一个统筹部门,直接协调统领各级部门,“以结果为目标”,为市民排忧解难。

  梁熙又指出,目前公务员升迁被指过于着重论资排辈,即使工作并不积极,只要没有犯下大错,在达到一定年资后仍然可以进行升迁,导致公务员容易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文化。他认为,公务员升迁应该以KPI(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并且要进行考核,破除“重程序、轻成效”的官僚作风,以及甄别人才时更着重统筹协调和解难能力。

  政出多门 市民投诉无门

  民建联中西区支部副主席杨开永则说,在地区工作时发现各个政府部门常出现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公务员队伍发挥最大工作效能,亦令市民无所适从,造成困扰。他以亲身遇到过的情况为例,有市民找食环署去处理马路边的一堆垃圾,竟然在四个部门之间推诿。这堆垃圾包含了竹子、泥头等不同的杂物,食环署到场后只清走普通垃圾,而竹子等竟被视为建筑废料,要转介到环保署。另外,垃圾所处的地点竟亦有讲究,“如果是屋邨范围就通知房屋署,公园范围就通知康文署,一般街道就是通知食环署。”

  “市民无兴趣知道哪个部门负责清走什么类型的垃圾,只是希望政府尽快派人处理,保持街道清洁。”杨开永直言,事实却是如果市民找错部门,就会不停地被推来推去,事情却无人去做。他认为,香港需要改革公务员体制,树立“目标为本”办事原则,体现施政为民精神。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