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第五波疫情期间政府部门欠缺协调,令抗疫一度出现混乱。
疫情中,政府各部门缺乏沟通,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提及两个案例,第一个是第五波疫情开始的时候,医院与卫生防护中心检测结果并不互通,已在医院得知确诊的市民要冒着感染路人的风险,再次“落街排队做检测”,否则“无记录就无物资”;第二个案例则是有长者因染疫入院未几便去世,家属遵循“规矩”签字同意将母亲遗体送去法医处检验,岂料遗体就此“人间蒸发”,寻遍各部门皆称不知情。
邓家彪表示,前者的案例被带去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直接向卫生署署长反馈;后者则是一路寻至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当事人方得到回应。
部门应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邓家彪说,领导官员本应是政策层面的角色,工作是对重大事件部署与安排,但如今“市民有困难都要揾到佢哋头上”,明显是现有架构中部门处理个案不到位,有关公务员欠缺主体责任。“有市民投诉、有舆论炒热、有议员质询,个个才如梦初醒,点解唔可以多啲主动?”
邓家彪指出,疫情中政府部门表现不佳,可能是特殊时期的缺乏经验,但也确实暴露了长期以来的种种问题。他说,疫情下公务员被要求居家办公,许多岗位的工作因涉及私隐无法居家展开,许多公务员“想出力都出唔到”,于是自发寻找义工队参与。“点解冇人谂到可以由上到下组织协调一齐去做?”他认为,下届政府应用创新手法扭转这种“等投诉、等order(指令)、等工开”的公务员文化,为不同部门分别订立目标,设立KPI,让各团队主动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他建议由“扶贫”入手,例如劳工处主动寻找失业者,社署主动帮助基层家庭,而非像现在这般“等待求助者上门先开始走流程、等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