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环保视野/屯门堆填区蜕变 蝴蝶园迎客

2022-06-06 04:23: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黄锦星(右)赞扬小冷水蝴蝶保育区是将堆填区转化为有用地方的好例子。

  屯门小冷水蝴蝶保育区由已关闭的垃圾堆填区蜕变而成,六万平方呎的园区是本港首个“已修复堆填区”生态复育计划,昨日“世界环境日”开幕。

  环保团体用一年时间复修,园区内处处可见蝶舞翩翩,包括珍贵的长腹灰蝶、长标弄蝶、曲纹紫灰蝶及金斑蝶等。本月底起园区设公众导赏团,市民现可预约参观。\大公报记者 梁淑贞

  团体在园区内种植大量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如年桔、连生桂子花及龙船花等,现时蝴蝶品种和数目大增三倍,数量亦由240多只增至700多只。

  环保协进会总干事邱荣光表示,小冷水在2002至2003年曾录得逾四万只斑蝶来港越冬栖息,地点具特殊科学价值,但过去五年斑蝶减少至数百只。环保署去年委托该会进行生态复育计划,吸引蝴蝶到此聚集,建立保育区后,斑蝶品种由15种增至47种,包括虎斑蝶、幻紫斑蝶及蓝点紫斑蝶等。

  回收年桔供凤蝶产卵

  园内有两个区域,西部平台加入蝴蝶生命史作为元素,吸引本地蝴蝶;中部平台特别为越冬斑蝶而设,种植各种藤本植物供斑蝶产卵所用。区内大量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分别为蝴蝶幼虫及成虫提供食物,优化适合蝴蝶居住的生境。保育区内亦有其他物种,包括牛背鹭、髮冠卷尾等鸟类,青竹蛇及南草蜥等爬虫类,生物多样性增加。

  区内有回收再种的新春年桔,吸引凤蝶在桔树产卵,幼虫会食桔叶生长。环保署提供的回收废木,亦成为保育区泥土覆盖物,可抑制杂草生长,调节泥土湿度和温度,有助植物生长,而废木亦升级再造成艺术品。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表示,“小冷水蝴蝶保育区”是一个好例子,将堆填区转化为有用的地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