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我这25年│80后激动“倒”数 见证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2022-06-16 16:27:17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时,80年代出生的人当时大槪就是小学或中学生,对于他们而言,香港回归祖国对他们而言是一场令人兴奋的庆典,同时也是影响国家、香港以至自己未来的重要事情。到底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他们正在做什么?回望过去,展望将来,他们又有什么寄望?

梁熙自小就希望壮大“made in China”,让“中国制造”成为品质保证的代表,港人要发掘和发挥自己长处,让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令国家更加强大。(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九歌摄)

  梁熙:家人叮嘱要好好贡献国家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梁熙处于小学六年级升中一的阶段,印象中全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见证解放军秩序井然地步入会场,以及末任港督彭定康坐船离开,一家大细心情激动,共庆回归。

  梁熙指,香港原居民很少,大部分人都是移民,这种移民的基因与生俱来,因此在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些流动性强、怕改变的香港人纷纷离开,引发“移民潮”。时至今日,香港在祖国的臂弯下茁壮成长、蓬勃发展,他有不少亲戚“回流”,认为他们当初因为缺乏了解而选择离开,但远在他乡反而更加心系祖国,直言是“人离乡贱”。他续指,移交主权本应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之日,但有电视台从中作梗,刻意制造悲伤假象,坦言从那时起就已经有媒体违背新闻道德操守,以不持平态度对事实进行捏造和杜撰,但该现象一直未有得到正视,强调应该重新检视和检讨。

  回归祖国前,梁熙感受到香港人地位低,即使面对白人的恶劣行为也只能哑忍,且英国人管治很多贪污现象。香港回归祖国,在“一国两制”、“港人自治”、高度自治的方针下,港人得以当家做主。梁熙的家人时常叮嘱他,长大之后要发挥自身所长、好好贡献国家,坦言“当年made in Japan UK係好嘢”,于是自小就希望壮大“made in China”,让“中国制造”成为品质保证的代表,港人要发掘和发挥自己长处,让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令国家更加强大。

  回顾过去25年及展望未来,梁熙指香港要经历两次“回归”,一次是主权回归,一次是民心回归。他将英国形容为香港的“租客”,因为租客不会将心思摆在如何让房间更干净、更漂亮,因此在英殖民时期,缺乏对香港的规划。当香港回归祖国后终于迎来巨大转变,香港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自然是真心想香港发展得好,因此制定长远规划,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将香港纳入国家发展蓝图。展望未来,梁熙期待香港迎来“第二次回归”,即民心回归,直言虽然是大工程,但绝对做得到,且必须要做。首先要整顿国民教育,参考澳门的国民教育保持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连贯性,这点是香港严重匮乏的,强调往届政府没有正视,仅靠高中的通识科不足以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甚至部分教师刻意跳过认识国家相关内容,让学生自行温书,是专业失职,必须引起重视。

吴英鹏表示,香港回归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整个中华民族来之不易的大喜事。(受访者供图)

  吴英鹏:与家人激动“倒数” 至今难忘

  选委会同乡社团选委、大律师吴英鹏回忆1997年时表示,当时在家乡读小学,很清楚记得6月30日午夜,他们一家和邻居们在电视机前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一群人围着一台细小的电视机,到23:59:50时,英方旗帜已经完全降下,大家便开始激动地“倒数”,时间到00:00:00后,国歌准时响起,电视机前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吴英鹏感觉,那一夜比过大年还要喜庆,有邻居不顾夜深,在街上奔走相告,有人点燃了烟花和鞭炮,以中国人传统的方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年幼的吴英鹏那时或许还不能指出香港在地图上的确切位置,更没有想到之后他会定居香港、以这个城市为家,但是那一晚,让他深深铭记香港回归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整个中华民族来之不易的大喜事。

  吴英鹏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始终保持独特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近年随着香港本地和国际形势变化,“一国两制”实践经历了不少挑战,但是中央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修例风波”给香港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的危急时刻,果断出台香港国安法,依法止暴制乱,及时堵上香港国家安全漏洞,实现香港由乱转治。其后,中央及时推动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帮助香港走出泛政治化的泥潭,重回正轨,社会得以聚精会神发展经济民生;特别是随着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的成功举行,三场重大选举的成功举行充分证明了新选制的优越性,为香港开启良政善治和实现由治及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和守护下,吴英鹏对“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及香港实现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充满信心,他希望香港未来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张先生:香港终回到祖国母亲怀抱

  张先生表示,回归当时他刚刚十岁,印象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直播,对英国国旗降下来、中国国旗升起的画面记忆犹新,那时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回归,明白了香港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过往有媒体片面报道内地负面消息,例如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张先生想正确认识国家,于是在18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指,在北京生活的那几年,消除了过往的误解,见识到国家基建力量强大,读书期间他到不同城市旅游,认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意识到,港人眼界不应局限在香港,未来有必要创造机会让更多香港学生和青年亲身前往内地交流、学习,增进国民身份认同感的同时,亦有助吸引港人“北上”寻找发展机遇。

  被问及回归前后的变化,张先生虽然对1997年之前的印象并不深刻,但记得回归初时,香港相对内地富裕,但近年在内地飞速发展的衬托下,香港“慢进都是退”,以往相对内地的优势缩小。他认为,香港发展缓慢存在多方面因素,例如香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蓬勃发展,因此之后发展速度自然放缓;香港发展模式不如内地有效;近年受黑暴等政治事件影响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他续指,北、上、广、深等城市积极吸纳各地人才,香港相比之下略微逊色,希望未来特区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此外,内地政府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好,特区政府都应该要满足市民期望,致力于安居乐业、青年上流和经济发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机遇,迎来新发展,同时市民要积极配合政府各项政策。但他也强调,港人要靠自身努力,并非有政策就能坐享其成。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九歌报道)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