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都大研究显示,幼稚园面对人手短缺及经验不足的问题,照顾少数族裔学生有困难。\大公报记者锺怡摄
【大公报讯】记者锺怡报道:为了解政府“幼稚园教育计划─支援非华语学童的资助”成效,香港都会大学(都大)去年访问161间幼稚园。结果显示,一半幼稚园因新增资助而取录更多少数族裔学生;但绝大多数幼稚园面对幼师人手短缺且经验不足的问题。
面对人手短缺问题
政府由2019/20学年开始,给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按取录非华语学生的人数提供五个层级的资助,资助额随非华语学童人数的增加而递增。为了解该政策成效,都大教育及语文学院与香港惠苗协会合作,于2021年5月至7月期间,访问全港161间参与该教育计划的幼稚园。结果显示,49.5%受访幼稚园因该新措施而取录了更多少数族裔学生。
此外,97.8%幼稚园会安排少数族裔学生与华裔学生一同参与课堂活动,幼稚园亦会为少数族裔学生及其家长提供额外支援。但他们仍然面对人手短缺问题。
团队表示,几乎所有的受访者对招收和支援少数族裔学生持正面态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受访者对招收和支援少数族裔学生持正面态度,是取决于政府的资助。
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可对少数族裔学生较少的幼稚园按需要提供额外协助,并加强有关新设的五个层阶资助的宣传,让目前没有少数族裔学生的幼稚园了解新的资助机会。另外,政府可作领导角色建立少数族裔教育工作组,邀请幼教、非政府机构、社会服务及商业机构代表讨论支援策略,协助建立支援网络,使幼稚园和相关学生得到适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