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访问团,与陈清泉院士亲切握手。\视频截图
香港回归祖国后,与内地的科技交流日益增多,但也出现一些困难。2017年6月,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牵头,与其他23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影响科研发展的问题。
“没有想到,总书记很快就作出了重要批示,勉励香港科技工作者融入国家建设,并责成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等问题。”陈清泉十分感慨,掣肘两地科研交流的壁垒终被破除,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书记心系香江,对香港创科发展尤其重视,支持香港成为创科国际中心。总书记给陈清泉等24位在港两院院士的回信,如指路明灯,激发了科研人员报效国家的热情。
我看到指示后,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下了!
谈起写这封信,陈清泉近日对大公报记者说,当年香港和内地的科技交流增加,两地科研工作者互相合作、来往密切,但也存在国家科研经费无法过港、科研仪器设备入境需收关税等问题。“我以前一直提出过这些问题,但因牵涉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等一系列部门,很难解决。为了打破香港创科僵局,我在2017年6月的时候,牵头写信给总书记。”
陈清泉忆述,习近平总书记收到信后,指示很快就批下来了,“我看到指示后,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下了,说明总书记对香港非常重视!”直到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才对外界公开,但那时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立即行动,迅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国家科技部很快把科研经费2200万拨给香港的16个国家重点伙伴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并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而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香港科研发展。这封信对香港是个强心剂,指明了方向。”陈清泉说,不仅是资金“过河”,更为香港科学家带来前所未有的精神动力,提高了香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很受鼓舞。
“那封信的到来,给香港的科技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清泉说,接下来的这几年,本港的科技措施就如雨后春笋般涌来。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等等。“这当中涉及的一个个科研政策,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规划、督促的。”
香港科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前景无限!
政策的出台亦带来资金和设备援助。陈清泉补充道,在科研资金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内地不同省市已批出约6.2亿元人民币(约7.6亿港元)给本地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约310个研发项目、参与建立19个粤港澳实验室及建立两个实验室的香港分支机构。此外,国家亦开放“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予港澳年轻学者申请、计划在2025年建成约4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促进两地合作。
此外,河套、前海、南沙等创科发展平台亦陆续出现。陈清泉说,政策、资源、平台三者齐全,香港要把握国家给的机会,争分夺秒补足目前存在的应用研究院和创科企业的短板。“香港科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