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透视镜/“安心”个人私隐不成问题\蔡树文

2022-07-12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公布多项加强措施,包括周五起居家隔离须戴电子手环,“安心出行”程式将引入实名制,实施红黄码概念等。他强调,有关安排目的是推进精准措施,辨别不同风险人士,不是用于追踪,不会限制大部分无确诊和无检疫市民的自由。

  本栏昨日强调,“优化‘安心出行’并不难,关键是排除心头的魔障。”这个魔障,就是被无限放大的“私隐”。事实上,香港有严谨的保障私隐条例,同时,《私隐条例》第五十九条亦列出相关豁免情况,若涉公众健康事宜,可免受限制使用资料的规管。

  今年2月10日第五波疫情爆发初期,私隐专员锺丽玲公开表示,“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加入追踪接触者的功能,并不违反《私隐条例》,但收集资料不可超乎适度。

  香港每天染疫人数维持在2000至3000宗之间,未见回落迹象,疫情随时扩大。我们必须在生命健康权和个人私隐权方面作出平衡,广大市民生命健康权,优先于个别人的私隐权。何况,“安心出行”即使实施实名制,甚至具备追踪功能,都没有违反《私隐条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