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班子访谈 |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引进新技术加快建屋

2022-07-22 04:23:31大公报 作者:曾敏捷、王亚毛、蔡文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2022年7月22日A5版

  “解决房屋问题是困难的,但我希望大家卷起衣袖就去做。”房屋问题是特区政府新班子施政的“重中之重”,新任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房屋问题是民生痛点,房屋局将透过引进创新技术助建屋“提速、提效”,包括进一步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缩短建屋周期。

  何永贤透露,房屋署已物色多个公屋项目采用MiC,涉及约二万个单位;署方并正逐个项目检视,能否加快公营房屋地盘转交流程,加快建屋。

  公屋最新平均轮候时间上升至6.1年,创23年新高;私楼楼价连续12年使香港成为全球最难负担的城市……住不上公屋、买不起私楼,是不少港人的困境,房屋问题成为香港的民生痛点。加入政府30年的何永贤,毅然接受挑战,成为新一届政府的问责团队的一员,出任政府架构改组后的房屋局局长。她接受任命后首次见公众时承诺,“我会团结大家,一同帮手为更多的家庭营造幸福。”

图:新任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房屋局将透过引进创新技术,缩短建屋周期。

  “建屋量是一定要达到的,甚至每天都有人希望我们做快些,我也要求自己一点一点向前,在思考如何应对压力时,构思进步的方法。”何永贤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指出,本港的房屋问题累积多年,涉及种种不同原因,解决房屋问题是困难的,她期望社会在回归理性讨论的基础上,集中资源及精力,共同解决房屋问题。

  组装合成法省时减人手

  香港房屋问题涉及土地供应、城市规划、地价政策、资源分配等不同问题,被视为深层次社会矛盾的症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一届政府就职礼上,提出了“四点希望”,包括希望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并举例“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寄语新一届特区政府“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何永贤认为,国家主席对房屋问题提出了清晰的目标,特区政府必定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她会做好协调工作,期望不同部门能密切合作,把解决房屋问题放到较优先的次序。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竞选政纲提出,以进一步提速、提效、提量为目标,加快造地建屋速度,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何永贤向《大公报》表示,房屋局将透过引入更多新技术加快建屋,包括进一步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以及无人机、试水机械人等各种新的建筑技术及工具。

  何永贤提到,她出任建筑署署长期间,带领建筑署团队与承建商合作,采用MiC技术,短时间内完成多项检疫设施、临时医院和社区隔离设施,成效显著,“除了加快建筑速度,我们希望地盘可以更安全、更环保。”何永贤表示,MiC采用“先装后嵌”概念,把建筑物分成多个独立单元,人手密集和需时较长的工序都先在厂房完成,再运往工地装嵌,如“砌积木”般叠起,可有效缩短工地施工时间,更可望减少工地所需人手。“以早前建造检疫中心为例,当时香港(的工地)有7000人开工,内地(的工厂)也有7000人,我们可以想像,若全部工序都在香港进行,要在香港在找1.4万、1.5万个工人,是非常困难。”

  研加强部门协作减省程序

  至于无人机、试水机械人等新工具应用,何永贤说,现时已有公务工程及房委会项目试用,成效不错,日后可望更广泛应用。她又提到,新技术的应用不但可望提升效率,更可望吸引年轻人,甚至是女士从事建造业,有助解决建造业人手不足及从业员老化问题。

  “我经常跟其他人提到一个例子,在参观科学园一个项目时,一个女孩拿着iPad向我们介绍项目建造情况,我留意到这是一位优雅的女士,她甚至做了漂亮的立体指甲,可能以往大家不会想像到做建筑的人会涂指甲,但因为有了科技工具,女孩子做地盘都不是难事,这就令我们在人力资源上有了更多空间”政府近年积极把MiC引入各项公共工程,研究显示,采用MiC的施工时间,较传统建筑方法缩短近一半,并减少最少一成建筑成本,同时提升工地生产力至少一倍或以上。

  被问到会否要求房屋署就采用MiC等新技术设定指标,何永贤未有正面回应,但表示房署已物色多个项目采用MiC,涉及约20000个单位,她形容是个好开始。

  除探讨进一步应用新技术,何永贤亦透露,研究加强不同部门协作减省程序,加快兴建及落成公屋。

  优化过渡屋 让劏房笼屋成历史

  本港现有逾22.6万人蜗居劏房,很多劏房环境恶劣。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上任后首次落区,就是到深水埗探访笼屋、板间房和劏房住户。她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劏房的环境是“去过的人都觉得很难接受”,透露局方正思考如何优化过渡屋,为劏房居民尽快提供适切居所。

  “香港是一个进步的城市,但不少人仍居住在(劏房)这样的环境,每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的人都很难接受。特别是一些长者,他们年轻时为这个城市付出过,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呢劏”何永贤表示,早前探访劏房居民后,已即时联络建造业议会,希望议会为劏房户提供义工服务,例如探访、协助维修等,得到议会正面回应。

  为纾缓居住环境恶劣和长时间轮候公屋家庭的压力,上届政府提出兴建过渡性房屋。何永贤认为,过渡屋是较快的方法,提供较适切居所,初步听到的反馈都很正面,故房屋局正思考“过程中是否有一些空间可以做”,例如营办团体在建筑过程中有没有需要协助或再优化的地方。

  政府建屋 民间团体营办

  政府在2020年推出“支援非政府机构过渡性房屋项目的资助计划”,资助民间团体建造及营办过渡屋项目。不少营办过渡屋的民间机构没有建屋经验,反映建屋过程困难重重。社会有声音认为,政府在过渡屋方面,可扮演更积极角色,例如由政府建屋,再交由民间团体营办。

  探访公屋户 落地盘了解情况

  政府新班子上任大半个月,雷厉风行推出不少新政策和措施,包括成立两个工作小组,分别针对土地房屋供应和公营房屋建设,并承诺100日内提交具体建议报告。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上任后亦频频落区,探访劏房及公屋居民,踩入地盘了解工程进度。

  “可能因为我是建筑师出身,我喜欢亲自到前线落地盘,一方面可以接触及鼓励同事,也可以在地盘了解实际情况,看看有没有空间可以做得更快,尽快处理阻碍发展的问题。”何永贤曾形容,现届政府的团队是行动型。她透露,自己在7月1日未上任前,已开始规划落区及落地盘安排。

  何永贤说,在建筑署多年,曾负责兴建不同政府部门的设施,笑谓“其他十几个(政策)局都係我嘅客”,她认识不少部门的同事,亦熟悉政府部门的运作及拨款流程。

  她期望各个部门都协助加快建屋,“房屋问题真是要大家多多帮手,有咩问题我就亲自打电话同大家沟通。”

  做事似行山 一步步迈向目标

  办公室陈设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爱好、一个人的处事风格。首次到访房屋局局长何永贤的办公室,没有想像中华丽,首先映入眼帘反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植,窗边、办公桌旁摆放大大小小的各式盆栽;简约的胡桃木办公桌上,一块近一米长的“WINNIE HO”字样名牌,甚是引人注目,而办公桌前是两张橡木色的简易木板櫈,办公桌后则是十多个纸箱。

  “虽然这里有不少盆栽,但都是很容易打理的品种,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有时帮它们浇水、处理枯叶,不但可以放空一下,还可以有一些启发。”何永贤向大公报记者说,几年前开始在假日行山,喜欢沿途欣赏大自然景色及各种植物,令她得以保持开阔的心境,去接受不同的事物和思考,“一草一木,变化无穷无尽,我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都可以无穷无尽。”

  接掌房屋局后,何永贤预期工作会很忙碌,而行山经验给她不少启发,“我有时会鼓励自己,做事与行山一样,无论多远的路,都是由前面那一步开始,一步加一步走出来的,不要小看每日的一小步。我以前常与建筑署同事分享,如果每日进步0.5%,一年365日之后再计算,就可以进步六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