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班子访谈 |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北都打造湾区生态走廊

2022-07-22 04:23:33大公报 作者:杨州、李雅雯、蔡文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2022年7月22日A6版

  “整合自然生态保育及环境卫生等政策工作,未来五年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境生态发展,在‘一国两制’下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配合国家策略透过国际金融体系集资及投资、引进国际绿色技术。”

  新任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接受访问时表示,正研究北部都会区湿地蓝图,与深圳现有绿化地带发挥协同效应,打造湾区生态走廊。有关的研究已进行,并会“提速”,研究结果有望明年年底出炉。

  由环境局副局长升任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的谢展寰表示,先要改变生态保育的旧概念,例如过往禁止发展便当作保育,但长期荒废土地,不去管理,任由杂草丛生、鱼塘干涸,土地便没有生态价值,而最好的保育是强化生物多样化:“以往係保育与发展来回争拗,保育拗赢发展,土地长远就是荒废,生态转差;若发展拗赢保育,大家又会说没了保育。”

  图:谢展寰表示,应把南生围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把荒废的土地重用,修复湿地,集中建立大型湿地保护区。

  谢展寰就新成立的环境及生态局要有新思维,其中北部都会区的大量湿地及绿化地带,会重新整合,打造三大湿地公园:“譬如南生围荒废咗,而家放货柜、烂铁,好似烂地,如果能够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将荒废的土地重用,修复回湿地,收回私人土地,加上现有政府土地,集中建立大型湿地保护区,对保育是好的,强化生物多样性。”

  发展生态旅游 建度假酒店

  谢展寰表示,渔护署今年着手研究北部都会区内哪些地方要保育、哪些地方要发展,整体以同心圆模式,核心是纯自然保育地方,如米埔附近一带,外围是渔农业发展研究地方,再外围是商业性渔农业地方,最外围则是生态旅游,建度假酒店。”

  他说把烂地修复回湿地要有先后次序,分阶段展开,试点包括有南生围、三宝树等,连同将来设立的红花岭郊野公园,可打造湾区生态走廊,相信整个项目需时十多年:“想像一下是相当吸引的地方,对岸是现代化深圳大都会,香港呢边发展北部都会区,中间有几百公顷大的湿地保护区,有湿地、渔农业及康乐生态旅游,呢幅大蓝图全球都无。”谢展寰续指有关研究本来后年完成,现在会“提速”,有望明年完成研究。

  与湾区合作做海上风力发电

  政府去年推出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订立2050年前可再生能源占电力生产15%。谢展寰说,2035年或之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电力需求约7.5%,“先计本地,再加入新技术去提升至15%,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与湾区合作做海上风力发电场,要时间探讨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局方配合国家减碳策略,一直与内地有合作,通过“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重点改善湾区空气污染问题。

  人性化处理露宿者问题

图:部分露宿者在街上堆积杂物,影响市容。

  谢展寰说新一届政府成立环境及生态局的原因,就是更负责处理民生工作,达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月一日重要讲话中,希望新一届政府切实排解民生忧难,而新成立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由环境局和食环署主力推动,提升香港整体市容和环境卫生。

  研增加支援及辅导

  工作组着手处理跨部门的“老、大、难”地区环境卫生和街道管理问题,上周已召开首次会议订定具体工作,包括开展“香港新市容”全港清洁运动,《大公报》曾就全港清洁运动作专题报道,探讨当中构成街道及公园等环境卫生的露宿者问题,有舆论担心露宿者会被赶绝,为市民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原意,或会出现偏差。

  “我哋唔会因市容问题唔畀你返嚟瞓(街道或公园),会以人性化方法处理。”谢局长指出整个街道清洁及改善市容问题,其实是分多个层次,街边、后巷非法弃置垃圾、露宿者、街市以至乡郊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谢指出露宿者问题不止是街道清洁及环境卫生的简单层面,亦认同恒常化做街道清洁工作,亦不能解决露宿者问题:“你今日赶佢(露宿者)走,佢都要揾地方瞓,大家都明白露宿者问题係复杂”,谢展寰说社会福利网是有照顾及露宿者,包括设有露宿者之家等,但露宿者涉及个人问题,如情绪或其他原因,不是短期可处理。谢表示在达到以结果为目标的工作理念的同时,需要以实际行动做到国家主席所说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要求,所以会研究增加支援露宿者的辅导工作。

  多管齐下减噪音扰民

  在疫情期间留在家时间增加,噪音投诉亦有上升趋势,由2020年5287宗到2021年6294宗,增加1000宗投诉个案。谢展寰指出,减少噪音问题,可以在技术上多管齐下。以荃湾街市店舖为例,一间店用扩音器促销“新鲜新界猪”,另一间店又鬥大声喊“今日特价”,交杂成噪音街,局方可以把声浪标准化,“唔畀你嗌”,相信只要公平执法,要求公平,便能解决噪音问题。

  至于商住混合区的工业噪音问题,例如打铁舖或切割金属等,均有辅助工具减低声浪。谢指装修噪音,包括家居噪音最为棘手,现时《噪音管制条例》对家居噪音没有明显的分贝指引,只限时限“朝七晚七”,谢局长说:“整个大电钻‘嘭’‘嘭’‘嘭’,係无你符,我有一案例,有大厦的天台漏水,装修工人用好似小型坦克车的钻地车‘嘭’,而下面住紧人,但根据今时今日的法例,只要7时至7持做便无佢符。”

  他说,实际上可以修例,禁止使用发出巨响的工具,并规限一些发出较大噪音的器具在指定时段使用,贴出通告让大厦居民知情等,希望多管齐下减少装修噪音滋扰。

  至于家居噪音问题,谢展寰认为用法例等手段在执行上未必可行,亦会影响邻里和睦,他考虑提供指引、加强大厦物业管理宣传等,以教育方式减噪音滋扰。

  逐步完善回收业 减外围影响

  政府的环保措施多、蓝图多,谢展寰表示,政府在清新空气、节能、减碳等蓝图基本可跟上时间表,不过他承认资源回收蓝图的偏差状况较为严重,废物弃置量上升,回收量却下跌,“本港回收一直以来是将塑胶、废纸收集后送往内地,当内地不再入口便出现问题。”他指出,近年本地回收业受到外围因素影响,局方未来将逐步建立完善的本地回收业,减少受外围因素影响,提升回收物料的质和量,带动本地回收业稳定及持续发展。

  谢展寰表示,现时本地回收方式有待改善,“我曾经在街上见过有阿婆将唔同垃圾塞入袋,再交给小型回收商。”

  局方已主动介入,推出中央收胶计划、绿在区区等,提升回收率,未来会继续扩大回收网络。至于废纸循环再做,局方亦有招标纸浆厂。他说,上述计划旨在合约中要求伙伴设工厂的本地回收商,将收集到的塑胶、玻璃等垃圾变成可卖出的原材料,“按转化的原材料来计,将塑胶重新制成胶粒、将玻璃打碎及磨砂,才可获资助,而不是纯收集垃圾。”

  全力建焚化炉 转废为能

图:环境及生态局负责部门

  三个堆填区每年处理逾500万公吨垃圾,政府预计将于2030年饱和,而“转废为能”为固体废物处理提供了堆填以外的方法。

  谢展寰指出,堆填区处理垃圾是落后做法,在堆填区中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分解并产生甲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倡议减甲烷排放,局方正全力兴建转化为能的设施,如焚化炉,当焚化炉有足够能力处理垃圾后,最快于2035年关闭堆填区。

  他说,石鼓洲焚化炉最快于2025年落成,可以把生活垃圾整体减少3000吨,并将在曾咀兴建的第二座焚化炉,争取于2030年落成,“局方亦正觅地兴建第三座焚化炉,都定了死线于2035年之前建好,会考虑公私营合作,缩短设计时间,加快兴建速度。”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