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班子访谈 |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发展创科不是一句口号

2022-08-01 04:23:38大公报 作者:汤嘉平、张凯晴、蔡文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创科发展竞争大,所以香港更加要多做、赶紧做。

  “香港过去的确是讲得多、做得少,现在特首李家超提出‘以结果为目标’,我完全赞成,创科发展竞争大,更加要多做、赶紧做!”上任一个月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日前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对办实事、见实效感触尤深。

  这位科学家出身的局长,虽然讲普通话,但思维很本地化,他强调创科发展不是口号,要说到做到,而且刻不容缓,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突破点是观念的转变,而且重在落实!

  孙局长对创科有不少思考,例如重点推动“产学研”中的“产”字,推动工业发展;更要在大学转化和知识产权的流动性方面进行“拆墙松绑”,释放生产力等。

  “我们香港有一手好牌,占有天时地利。现在是搞建设的新时代,下一步应该是把创科发展得更好。”

  “特首李家超提出‘以结果为目标’,我完全赞成,创科发展竞争大,更加要多做、赶紧做!”

  “我对大学对专利的保护完全可以理解,我自己都是做科研出身。但专利束之高阁,是最大的浪费。”

  “我们香港有一手好牌,占有天时地利。现在是搞建设的新时代,下一步应该是把创科发展得更好。”孙东作为一名科研界的“港漂”,在香港已生活了逾廿年,对香港和创科都十分熟悉。他忆述十多年前的香港,并无像现在这样有一个良好的创科环境,“当年香港要不要发展创科,在社会上都是有争议。”

  行胜于言 要创造香港速度

  “转变观念,这是关键,现在是发展创科的最好时候,这方面总算达到社会共识了。”他认为大家对创科的重要性都有共识,香港要打造国际创科中心,这是国家对香港的定位,也是香港可持续发展的。

  孙东表示,与几年前不同,现在不缺创科方案和规划,需要加油的是落实,这是突破口。他直言香港在发展创科上,一直相对是“讲得多、做得少”,他强调自己的工作理念是“行胜于言”。他以北部都会区、深港河套区的发展为例,按之前的规划要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那么到时候大湾区的发展还有我们自己的位置吗?没有!”他强调,这些创科地区的发展应该要尽量在几年的时间发展起来,“要创造一种香港速度!”

  对关键绩效指标KPI,他表示,在工作时不会首先考虑KPI,“如果先考虑KPI意味着什么呢?就可能会想着什么时候交差?什么时候交功课?”他说,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应该考虑如何对香港最好,将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搞清楚。他认为KPI绝对是需要的,但在目前什么路线图都未定下的情况下,就谈KPI有点本末倒置。

  在要“落实”的各项计划中,他提到当局会继续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尤其会重点发展“产”。“你看到我们这一届政府将‘创新科技局’改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我们将工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当做是必须做的事情,也体现我们发展产业的决心。”他又表示,香港要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若“只生产论文(papers),没有‘产’,是不可能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

  最大浪费 专利束之高阁

  孙东说,接下来会推出适当的产业政策,以鼓励产业发展,对大学的一些制度要“拆墙松绑”,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团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的速度。在这个议题上,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亦值得重视。

  孙东表示,自己过去一个月来走访很多企业及持份者,收集意见。他引述多位业界人士的共同观点:香港过去二十多年来对科技投入很多,有不少专利,因为难转化,大部分都束之高阁。“每年各个大学用于维持专利的支出大概有800至1000万,但我们专利的收入很少,每年学校要花费巨额的数字来维持这些专利,同时在社会上我们的科技产业又少之又少。”他强调:“我对大学对专利的保护完全可以理解,我自己都是做科研出身。但专利束之高阁,是最大的浪费。”

  孙东认为,要有机制鼓励大学教授进行成果转化。“香港现在很需要有一种文化,像美国、欧洲的一些大学教授之间的一种文化,即一开始去研发东西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要有应用的价值。就算自己不办,他的团队和他的学生也会鼓励去办,因为有相关机制,便能把自己的成果尽快落地,并投入应用。”他说,可以考虑另设负责转化的机构,例如应科院等,去帮助大学进行应用转化。他透露目前已与有关机构进行多次商讨,详情将在日后公布。

  开发“红黄码”优化检疫安排

  特区新班子上任一个月,谈及工作感想,孙东局长直言:“忙!”他透露,近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负责的工作包括给居家隔离人士佩带电子手环,当局出动上百个公务员去支援,最晚差不多晚上十点仍在给隔离人士派送电子手环和物资,“工作量非常大”。

  他说,现在政府已经在提前做抗疫预案,例如疫情更严重时要怎么处理、手环有无更好的科技手段替代等。至于红黄码方面,他称时间表、进展方面会在不久后公布,又透露现在政府在考虑优化从内地和海外返港的检疫安排。

  在佩戴电子手环方面,孙东说,现时当局每日都要派人上楼,为居家隔离人士佩带电子手环,替对方激活手环,还要给对方送物资等。这些工作的染疫风险很高,服务人员需要穿全套的防护衣。当人手不足的时候,就需要公务员上前线支援。

  他表示,现时政府在积极准备抗疫预案,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处理四、五千的染疫个案,万一之后每日达到几万的染疫人数,政府的人力、资源各方面又要如何安排?“我们都是把问题想在前面。”

  至于红黄码方面,他表示亦会在科技层面上继续优化,“比如说如何将隔离的天数减少,而这就离不开科技手段,例如回来之后怎样通过电子技术,以减少人工填写的程序等。”

  两年两换赛道 想为香港做实事

  孙局长坦言,作为局长,肩上的责任重,而且非常有紧迫感。他说,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到特首李家超,对于香港下一步的发展,特别对于创科的发展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我自己也在思考如何在五年的时间里,让香港在创科方面有一些变化。”

  从大学教授到立法会议员,再成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两年内转换两次赛道,孙东说,当时出来参选立法会议员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个新选举制度下,我们这个业界就需要有人出来,大家就推我出来。”后来担任创工局局长,亦是形势需要。“像当时我大学里的二十多个学生要转给其他同事,他们也对这变化不太适应;现在到政府来,我所有的学术工作都停了。但是香港需要这样一个人出来做事,我就不能考虑太多。”

  发展“元宇宙” 政府持开放态度

  “元宇宙”科技发展迅速,本港的数码港、科技大学亦陆续推出“元宇宙”城市、校园等项目。不过现时特区政府尚无发展“元宇宙”的政策推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元宇宙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对于元宇宙衍生的法律、伦理道德问题亦还处于探索阶段,故当局会继续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元宇宙发展情况,结合香港实际去考虑,“对此会保持开放态度”。

  元宇宙可能衍生的问题包括虚拟资产的拥有权、转账,个人资料及隐私保护、虚假资讯等,孙东表示,这些都需要时间探索。他说正密切留意国家的相关政策,例如对于加密货币、个人私隐以及网络安全等元宇宙相关的规划。

  向内地申请数据过河

  “香港具备较好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基础设施,还有较好的营商环境。”孙东说,现时正向内地申请数据过河,加快5G网络建设等项目,相信这些亦能推动香港数码化的发展,有助强化香港在发展元宇宙方面所需的基础。

  特首施政报告将公布引进人才措施

  创科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政策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本港的竞争力。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现在香港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特首李家超在公开场合亦多次提到要抢人才、抢企业,甚至这几日特首亲自去找人才谈话,“目的就是要招最好的人才到香港来。”他透露日后会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措施,对于人才较关心的住房问题也会有所回应。

  涉及补贴和住房政策

  深圳在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推出了“孔雀计划”,被纳入的人才可享受160万至30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而一河之隔的香港,会否也在人才引进方面加码?

  孙东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在给予人才补贴、住房政策上都会有涉及,惟现时不能透露太多,但应该会在今年10月特首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中正式公布。

  “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内地一些城市抢人才是很厉害的,除了政策以外,真正好的人才是省委书记亲自去谈的。”他透露,特首李家超也在亲自做这件事,“这几天我跟着特首,我们已经谈了几个人了。政府就是要招最好的人才到香港来,不仅仅是学术上有造诣,还要对香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立即收益’(immediate benefit)。”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