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透视镜/反思交通政策 解决红隧塞车\蔡树文

2022-08-03 04:23: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昨日是红磡海底隧道通车半世纪的日子。据了解,政府年底将公布过海“挤塞徵费”具体方案,运输署表示徵费是为了减少车流。

  “挤塞徵费”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抑或只有短期效果,关键在于收取的数额,会否让使用者感觉到“荷包痛”。若费用不高,使用者一旦“适应”了,红隧挤塞又会打回原形。

  历史告诉我们,过去红隧经历多次加价,往往是加价初期车流相对减少,之后反而愈来愈塞。红隧优越的地理位置,用家不肉痛,必然首选使用。

  除了在收费手段上“挖潜”外,我们还要正视本港汽车数量持续增加的问题。车辆激增,更引发泊车位不足及空气污染问题。我们的交通政策要反思,若不能从源头入手解决,再兴建多几条过海隧道,依然一样挤塞。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