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追踪/械劫爆窃案频生 治安响警号

2022-09-05 04:2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周三铜锣湾发生1300万元名錶械劫案,令人忧虑治安恶化。

  在疫情持续、经济低迷下,最近出现多宗行劫和爆窃案,引起社会对治安的忧虑。贼人“大小通吃”,甚为猖獗,包括日前轰动全城的刀枪四匪械劫1300万元名錶案;还有金舖劫案、拾荒妇被抢钱、餐厅学校及诊所遭爆窃等;甚至有长者组成爆窃党连环作案,吓坏市民。

  警方数据显示,本港2022年上半年各类劫案及爆窃案分别录得41宗及381宗。有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向《大公报》表示,失业率高企难免令“案件严重性大咗”,但他相信警队,会有对应的策略以对付相关罪行,例如加强在闹市区的监察,以及身穿制服的警员作高调巡逻等。\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

  行劫和爆窃罪行恐变常态,当中要数最为触目惊心的劫窃案件,莫过于上周三(8月31日)铜锣湾錶行劫案中,匪徒一度以手枪物体近距离指向店员头部及后脑的一幕。

  劫案严重性加剧

  近年械劫罪行屡见不鲜,参考警方数据,各类劫案于今年上半年录得41宗,较去年同期的67宗减少逾六成,去年全年共123宗。过去3年(2019至2021),均没有涉及持真枪的劫案;2020年有5宗持类似手枪物体的劫案;涉及金舖或錶行的行劫案数字按年回落,分别录得19、12及1宗。今年的行劫案则未有细项数字提供。

  至于爆窃案,今年上半年录得381宗,亦较去年同期的741宗减少逾五成,去年全年共1472宗,过去3年多呈按年递减趋势。根据“香港整体治安情况”报告显示,去年的行劫及爆窃案件数字均录得有纪录以来新低,而破案率则是过去45年最高,分别为七成八及三成半。报告指出主要是警队加强巡逻及采取情报主导行动,以及与社会各界及相关持份者携手进行防罪灭罪宣传工作的成果。

  就近月发生的行劫案和爆窃案未反映到数据上,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兼立法会议员颜汶羽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犯罪活动受经济环境及新冠疫情直接影响,例如失业人数上升、公司倒闭或经济压力等,容易令人铤而走险。他指出,正如铜锣湾錶行匪徒持疑似枪械行劫,手法猖狂,“虽然数字有下降,但案件的严重性的确大咗。”

  针对骗案研策略

  颜汶羽续说,他相信警队的专业,会有策略应付相关罪行,例如加强在闹市区的监察,以及身穿制服的警员作高调巡逻等。同时,亦建议警方研究预防相关罪案的其他有效方案。至于灭罪会目前的策略,则主要集中于近年有增无减的诈骗案及网络骗案等。

  据了解,名錶通常设有独立的出厂编号,一般很难脱手。过去,许多劫案是有人要货,匪徒便找目标行劫。这些俗称“老鼠货”的贼赃一般只值一两折,只能卖往第三世界国家,如东南亚及印度,在欧美较难脱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