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医疗安全网逼受助人躺平?

2022-09-05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天生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周佩珊冲破重重险阻,考进香港大学英文系,今年7月毕业。

  编者按:

  特区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关爱社会,设立社会保障制度照顾弱势社群,惟新形势下这张“安全网”是否足够安全?社会上有声音指出:医疗安全网欠弹性“绑死人”,受助人被迫躺平;房屋安全网太薄,“重小小也会穿”,难以承载市民住屋需求;劳工安全网则太狭窄,令打工仔保障不足。《大公报》推出系列报道,透过几个“网中人”的困境,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流弊,以及完善方法。

  政府积极援助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惟同样面对贫穷的残疾人士,纵有高学历,却受制于公共医疗与综援金制度,窒碍他们自力更生。一名香港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女,毕业后即被迫躺平,她高喊“我不想躺平,我好想出社会做嘢,我想养阿妈!”

  另外,有残疾人士直指,投身社会工作除了自身的生活质素有望获改善,亦可减省政府资助,达至双赢。有学者指出,相关安全网制度已不合时宜,需要逐步完善。/大公报记者 余风(文) 何嘉骏(图)

  教育有启迪民智、助人脱贫的重要功能。今年28岁、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简称SMA)的周佩珊冲破重重困阻考上香港大学,今年7月以二级荣誉甲等毕业,完成英文系学士课程,“都读得辛苦,别人读四年,我读七年。”但没想到,毕业便被迫失业。

  薪金全用作医疗费

  “我仲边度有钱食同住?”

  佩珊与母亲相依为命,两母女靠综援金过活,每月虽有3.4万元资助,惟当中大部分属医疗开支,两人每月所得标准金额是8360元,即每人的生活费是4180元,“还未包括每年治病嘅近百万元药费”。佩珊所说的药物,正是2017年她花近四个月努力,去信时任特首林郑月娥陈情,促使治疗SMA的昂贵新药列入关爱基金的药物资助,让合资格病人受惠。

  她坦言,近百万元的药物虽获关爱基金资助,但家里配备的呼吸机、抽痰机、电动轮椅等医疗设备及相关消耗品,每月使费要近二万元,现时虽获综援金资助,唯一旦她获得工作后,相关医疗费用便要自行支付,对她是莫大负担,“如果我揾两万蚊(薪金),都用晒喺医疗费用,仲边度有钱食和住,咁即焗住我要躺平!”

  香港大学苦读七年

  “辛苦做嘢,同攞综援一样”

  佩珊没有放弃工作机会,去年她找到办公室见习生工作,月薪约有1万元,惟社署会因此扣减综援金,工作收入只能实收4000元,“即係我辛辛苦苦做嘢,同攞综援一样!”但上班要额外支出食饭及交通费,4000元最终所剩无几。

  她早前在大学内兼职研究助理,两个月下来有近9000元薪金,“点知出粮后,社署以为係一个月人工。”按此扣减综援金后,这两个月工作平均每月实收只是2000元。佩珊希望再次陈情,特区政府能聆听民意,完善相关安全网制度,“我不是只为自己而争取,也为其他同病相怜的人发声,希望个制度可以改!”

  综援金与医津綑绑

  瘫痪者就业难续聘家佣照顾

  现年34岁、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苏永通亦为一名残疾人士,每月靠综援金过活。他表示,于2015年修毕一个学位课程,雄心壮志想投入社会工作,却处处碰壁,及后好不容易在一间院校觅得一份兼职,每月薪金近6000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