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与祖国同行/港九大队其实是年轻人故事

2022-09-12 04:23: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刘智鹏一向锺情于新界的风土人情。图为他早年到元朗屏山考察,搜集邓氏宗族资料。

  在刘智鹏眼中,香港并不仅止于维港两岸的商业繁华,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身兼立法会议员和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的他,多年来热心推动国民教育,并致力探索香港历史,他笑言:“历史可以很过瘾,不单止是阿婆、阿伯的故事。”

  “国民教育应该从认识历史文化入手。”刘智鹏说,港英时代讲授的历史过于侧重英国角度,忽略讲本地人的故事。“过去,(港九大队)曾有一班香港年轻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写下可歌可泣的历史;今日,香港的年轻人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爱国精神!”/大公报记者 黄钇淼(文)

  是次访问约在立法会大楼旁中信大厦的议员办公室进行。大公报记者当日走出港铁金锺站,眼前是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终审法院围绕着的一片绿色地带,在闹市中实在难得。当天采访刘智鹏的题目,也由广阔的新界乡野“绿地”开始。

  出版多本新界历史著作

  刘智鹏是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议员办事处没选在香港的市中心,而是设在新界西北的天水围。自从政府提出“北部都会区”计划后,新界北部的发展就备受关注。刘智鹏一向锺情于新界的风土人情,数十年间出版了多本跟新界有关的历史著作。

  刘智鹏说,过去百多年,位于香港边缘的新界长期不受港英政府重视,他形容为“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当时英国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基本上凌驾甚至可以说践踏了清朝的农业文明”。到了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时,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已经很大程度上实施西方制度,那时候的新界,还是广大的农村。

  “当时在香港和九龙居民的眼中,新界的原居民是‘土人’。乡下佬没文化、连鞋都不会穿,类似这样的说法,见诸很多文献。”刘智鹏说,但起初双方的生活并无太大交集,直到新界发展新市镇,激化了城乡矛盾。“当年有些媒体不停渲染,慢慢地令到很多城市居民相信,新界人有特权,甚或会经常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易”。

  “但这些都不是事实!”刘智鹏强调,“据我的理解,新界原居民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他们在当地土生土长,现在反而要被外来人驱逐。社会变成如今的局面,我反而觉得有必要认真探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港九大队成员多出身名校

  刘智鹏说,港英时代讲授的历史,太侧重英国角度,忽略了讲本地人的故事。譬如说抗日战争,过度集中于“十八日战争”、英军投降、集中营等,“令很多人误以为由香港居民组成的港九大队,只是虚构的故事”。

  “我时常说,港九大队其实不是老人家的故事,而是年轻人的故事。”刘智鹏说:“现在港九大队的相关人物都已是老兵,但这些‘阿婆阿伯’加入游击队时,不过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可以说当年风华正茂,有些甚至不到十岁就加入了小鬼队,但他们已经走出来抛头颅、洒热血。我看过他们的背景,很多都读名校,英华女校、圣保禄……还有黄作梅(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是‘皇仁仔’,他们当年都毅然放下书包,保卫香港、保卫国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