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教育线上/天水围预留土地 供内地团体建校

2022-09-21 04:23: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左)和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右),阐述“香港近十年教育发展”情况。\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自香港回归祖国,教育局在推动内地与本港的教育交流上一直不断努力。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过去十年,香港教育虽然经历了种种挑战,但在推动国民教育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无论在高等教育、职专教育以至基础教育的交流合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有香港办学团体在大湾区开办分校,特区政府亦支持内地办学团体来港办学,目前已预留一处在天水围湿地公园附近的土地供建校,有关计划已进入审批阶段。\大公报记者 张凯晴

  十年间教育局带领教育界改革,蔡若莲局长谈及,这段期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与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推动下,香港的高校与多个省市的高校结盟;目前,香港有五所全球100强大学在大湾区开展合作办学;自2012/13学年起,通过“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升学。

  多间港院校落户大湾区

  蔡局长举例,目前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于珠海合办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正积极推动合作办学项目。

  除高等教育交流外,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及大湾区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教育部支持香港办学团体在大湾区开办香港课程学校,以便为港人子女提供一条龙中小学教育服务。蔡若莲表示,例如培侨、民心、信义等港人子弟校。特区政府也大力支持内地办学团体在香港开办内地课程学校,目前已预留一处在天水围湿地公园附近的土地供建校之用,有关计划已进入审批阶段。

  对于跨境生这个群体,结合现时的香港防疫政策,是否可以考虑恢复定点跨境巴士,或者允许跨境生两地往返?蔡局长向《大公报》解释,目前跨境生面对的最大困难,恰恰是“他们需要每日跨境往返”。她说,就算香港不久后实行“0+7”能够帮助他们来港,但回内地时仍然会遇上困难。因为内地的防疫安排是以小区防控,不要说跨境,连他们想到邻近的区也很困难。即使目前他们可以来港,也会难以返回内地;每日跨境往返的难度更大。目前跨境生要进行面对面的课程都比较困难。

  教育局多方位支援跨境生

  虽然困难重重,教育局正尽力给予这些跨境生支援。蔡局长表示,在并非面对面的情况下,学校目前已全面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例如香港上网课,而内地学生同时进行,技术已可以做到。

  此外,局方的功课和心理辅导小组是面对面为学生进行辅导,派非政府机构的专家到内地支援,人员均取得相关学历资格,共有几十组。另外,局方更设有服务站,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聚脚点。

  学生长时期进行网课,难免与校园有些脱节。有跨境生较多的学校会安排两位老师到内地设置像补习班的分校,在课室看着学生上课。据蔡所知,有些北区学校目前已选择这样做。局长提及教材处理问题,已联系出版社,让跨境生可下载全电子版,免却运输及清关的麻烦。

  蔡局长又表示,跨境生的考试亦可做到同步,如有姊妹校会借用场地,并设监考。她形容,除不能面对面之外,所有学习相关的都有支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