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施政报告前瞻/组装合成法 提速提量建公营屋

2022-10-17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杨启裕表示,大型项目MiC更能凸显提速优势及成本效益,可望有助加快公营房屋供应。图:房协洪水桥项目组装合成组件的内部情况。

  新一份施政报告将于后日(19日)出炉,房屋政策料将聚焦如何“提速、提效、提量”。素有“房屋实验室”之称的香港房屋协会,率先在元朗洪水桥兴建首个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的资助出售房屋项目,可望将上盖工程施工时间缩短至24个月内竣工,较传统建造方法节省10%至15%施工时间,三百个单位可望2024年落成。

  房协总监(工程策划)杨启裕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MiC应用在规划后改动少、规模大的项目,更能凸显提速优势及成本效益,可望有助加快公营房屋供应;他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及优化配套,以便利及鼓励更多项目采用创新技术。\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公营房屋需求持续殷切,政府锐意加快供应,组装合成建筑法(MiC)被视为其中一个“提速”手段。房协现正在两个项目先行先试MiC技术,包括洪水桥第1A期的混凝土结构资助房屋项目,以及乙明邨的钢结构长者屋,预期将分别于2024年及明年落成。

  “随着本港建筑工人老化,加上技术要求提升、时间要加快等要求,采用MiC是大势所趋,可以满足‘提速、提效、提量’甚至‘提质’等各方面要求”,杨启裕分享房协推进两个MiC项目的经验指出,有别采用传统建造方法的项目,MiC项目在开始建筑工程前的准备工作更多,承建商亦要更早介入工程,但一旦开始上盖工程,提速成效则非常明显,以房协的洪水桥项目为例,上盖工程施工时间可望由27至28个月,缩短至少3个月竣工,节省10%至15%时间。

  改动少 规模大 效益佳

  杨启裕解释,由于MiC项目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模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故承建商在上盖工程开工前一年已经参与其中,推进模具生产、入则申请,甚至选用铺设厕所的瓷砖等大大小小的工序。

  由于采用MiC的项目,需在设计阶段将楼宇划分成一个个不同的组件,在工厂批量生产,之后运到地盘组装。在规划后改动少、规模大的项目,更能凸显MiC提速优势及成本效益,“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用MiC,公营房屋一般改动较少,较随时因市场需要改设计的私楼,更适合采用MiC”,若项目规模大,同一种组件生产数量较多,亦有助减低成本。

  房协两个MiC项目分别只有10层及27层,即使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的洪水桥项目,亦较现时一般的公屋大厦矮,MiC项目会否因为技术原因而未能地尽其用?杨启裕解释,洪水桥项目只有27层高,是受地积比率及楼高限制,“(用MiC)起高啲的技术限制不大”,新加坡已经有用MiC建成楼高54层的大厦,而房协在古洞北拟议采用MiC的项目,楼高亦超过30层,正深化设计。

  洪水桥300单位后年落成

  不过,杨启裕形容,本港MiC应用仍处于初阶,软硬件仍有待优化。他举例,目前屋宇署虽然已经设立了预先认可机制,可原则上预先认可“组装合成”建筑法/构件,但实际仍有不少技术问题要解决,例如本港对住宅采用的电线标准与内地不同,在内地生产组件,一是要将符合香港标准的电线运到内地厂房安装,一是等组件运到香港才拉线。

  “现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政策方向是好嘅,但仍有不少细节位需要不断完善及优化”。

  杨启裕又提到,目前采用MiC的成本仍较高,以洪水桥项目上盖为例,每平方米成本约31000元,较传统建筑需要的27000元至28000元略高,主要是由于目前本地可供选择的承建商及生产商不多,但他有信心随技术的推广,三至五年后能见到效果,“我们2018/19年推展第一个MiC项目时,屋宇署的预先认可名单只有4个可供选择,现时已经有60多个,我相信随越来越多人用MiC,整个产业链会更成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