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家超表示,成立香港投资管理公司的理念是希望能全面发展香港高端、高增值产业,吸引外地企业来港融资,起相辅相成作用。
李家超:我已指示财政司司长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把近年多项基金归一收纳,汇聚有关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
为进一步善用政府的财政储备,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行政长官李家超已指示财政司司长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特区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分析指出,施政报告从大局和长远需要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发展,积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政府治理与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成立投资管理公司,正是体现治理理念的改变。
有立法会议员表示,施政报告出现很多闪光点,在不少领域都出现了改革,改变了“不做不错”的心态,真正确立“能做事、做成事”的标准。\大公报记者 彭子河
香港投资管理公司将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设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汇聚资源,反映新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与过往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的立场有明显分别。
每个投资须符港整体利益
施政报告宣布将于今年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李家超表示,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会按企业个别项目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潜力,考虑参与共同投资。政府亦会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由相关业界和社会领袖组成,向财政司司长就整体策略提供意见。
李家超在记者会上表示,成立香港投资管理公司的理念是希望能全面发展香港高端、高增值产业。他说部分企业来港希望能吸引更多人投资,如果特区政府投资这些企业,则他们获得投资的机会“会高很多”,有助吸引外地企业来港融资,起相辅相成作用。
他续说,特区政府会谨慎选择企业,香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局等资深人士会协助作出决定,但最终主导权在政府手上,由财政司司长决定,以确保每个投资决定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强调“并非只是为赚钱”。
洪雯:政府敢于改变思维值得赞赏
立法会议员洪雯表示,施政报告突破了传统上“积极不干预”的思维局限,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在不少领域都出现了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改变了“不做不错”的心态,敢于承担责任,真正确立“做成事”的思维,令人觉得未来确实可期。
在过去一段时间,洪雯积极推动特区政府成立策略性的投资机构,称之为“港版淡马锡”。作为政府的金融工具,可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今年6月,洪雯在立法会动议了议员议案《善用“未来基金”及“香港增长组合”,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获得通过。洪雯很高兴在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宣布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显示政府敢于改变思维,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未来将继续跟进投资公司的运作,手上有一系列具体的运作建议(详见另文),稍后会与政府沟通。
提升竞争力 并非只为赚钱
未来基金于2016年1月设立。为了善用未来基金,财政司司长于2020至2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在“未来基金”拨出220亿元,成立“香港增长组合”,作策略性投资于“与香港有关连”的项目,以巩固香港作为金融、贸易和创科中心等的地位,长远提升香港的生产力及竞争力的同时,争取合理的风险调整回报。
另一方面,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协助香港的产业扩展到湾区内地城市,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财政司司长在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增加100亿元,当中50亿元用作成立“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大湾区一些可惠及香港的项目,包括以香港为基地的公司及在大湾区投资的公司项目。
除了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外,“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资金早已有明确的用途,其中“香港增长组合”作策略性投资于“与香港有关连”的项目,以巩固香港作为金融、贸易和创科中心等的地位;“策略性创科基金”专注投资具战略价值、较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丰富香港的创科生态;“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大湾区一些可惠及香港的项目,包括以香港为基地的公司及在大湾区投资的公司所推行的项目。
议员: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发展模式转型
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称“港投资”),把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投资于策略产业,助力更多企业发展,立法会议员洪雯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对“港投资”的成立感到鼓舞,并提出八项建议。
洪雯表示,首先“港投资”是推动香港实现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并非以赚取投资回报为核心目标。其在全球范围、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和资源配置,打造生态系统,培育新增长点,推进发展模式转型。而赚取投资回报并非“港投资”核心目标,其绩效评估应全面考量投资所带来的经济“乘数效应”和社会效益。
第二,“港投资”应与香港整体发展策略互动,一方面根据香港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来进行规划,另方面与顶层设计进行互动,与时俱进。
第三,洪雯认为投资领域要多元。参考淡马锡的运作,“港投资”是专业化和市场化的主动型投资机构,配合香港未来发展战略,投资涵盖创科、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基建、环保,甚至文化、创意等与香港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领域。
第四方面,她建议在全球物色香港需要的企业和产业。“港投资”应有广阔视野,其投资既要立足本地,为本地初创弥补资金缺口;也应跨越全球,物色能配合本港产业发展的海外企业,吸引它们落户香港,为香港引进企业、技术、人才、产品及服务。
第五方面,为所投企业提供多元增值服务。“港投资”应该利用公有资本的特殊地位,为投资的企业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第六,向业界学习,充当政府与产业之间的资讯和人才“旋转门”。
第七方面,洪雯认为,“港投资”可参考深创投的引导型母基金模式,考虑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最后,是由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管理团队由特区政府任命,但不直接参与和干预其投资决定与具体运作。
•今年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合并四基金 聚焦目标产业达规模效应
行政长官李家超形容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是“破格”之举,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支持。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形容,此举是一项“突破性措施”,有助特区政府在日后为各项基建项目进行融资。金融界立法会议员陈振英对政府的构思“充分肯定”,相信能更切合香港未来发展所需。
香港投资管理公司会将现有的四个基金合并管理,陈振英表示,相对现时分散投资,各自考量,欠缺统筹,政府日后可以更为聚焦于促进目标产业的发展,投放的资金规模也可以较大,达至较好的规模效应。
未来基金原设计10年投资期
根据“未来基金”原有的设计,基金的投资年期为10年,即由2016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止。除非财政司司长另有指示,未来基金的存款连同所赚取的利息将于2025年12月31日偿还予政府。此外,除非遇上紧急情况,否则不可在该日期之前提取。政府若要动用未来基金,也须按现行法规提交立法会批准。
至于政府拟成立香港投资管理公司,会否涉及将资金提前由未来基金转移至新成立的公司,及是否需要经过立法会批准等程序,陈振英表示有待政府及金管局日后交代。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亦说,目前有关“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细节仍未公布,例如公私营机构角色、架构、实际投资项目及回报等,宜待更多细节出炉再作评估。
财金界对新政策充满期盼
图:财金界对新政策充满期盼
立法会议员洪雯
施政报告突破传统上“积极不干预”的思维局限,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在不少领域都出现了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改变了“不做不错”的心态,敢于承担责任,真正确立“做成事”的思维,令人觉得未来确实可期。
金融界立法会议员陈振英
香港投资管理公司可更聚焦于促进目标产业的发展,切合香港未来发展所需,投放的资金规模也可以较大,达至较好的规模效应
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助政府日后为各项基建项目融资,是“突破性措施”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李律仁
政府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资引才的新措施,包括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并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吸引内地及海外企业来港落户,金发局“ 感到鼓舞”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
目前有关“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细节仍未公布,例如公私营机构角色、架构、实际投资项目及回报等,有待政府当局公布更多细节
香港投资管理公司小资料
目标:汇聚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
内容:将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
主责部门:财政司司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