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话你知/口罩快测棒防护衣 生物降解成微塑胶

2022-12-20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实验人员把快测棒打碎成粉状。

  图:(下)把粉末倒进盛满水的器皿,模拟微塑胶进入海中的状态。

  微塑胶(Microplastic)是指直径或长度少于5毫米的块状、细丝或球体的塑胶碎片。浸大梁士贤教授表示,从形成过程的角度来划分,微塑胶可分为“原生”微塑胶和“次生”微塑胶。“原生”微塑胶即生产出来的时候就是“细粒”,比如尼龙、纤维布料的衣服;而磨砂护理产品和牙膏内亦含有微胶珠,这些都是微塑胶的来源。

  “次生”微塑胶是指大的塑料经微生物降解成微塑胶。大的塑料例如饮筒、塑料食用器皿,包括疫情下较多使用的口罩、手套、防护衣、快测棒等,都属于用完即弃的塑胶。

  梁士贤表示,微塑胶一般在海洋、食物,甚至身体内都能找得到,“在不同的动物实验中,在不同的器官内都能找到。粪便、尿液、血液中都可以找到微塑胶。”至于微塑胶对人类的具体危害,目前科学界尚在研究中,这也是疫情之下许多科学家努力攻关的课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