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微塑胶解析环保篇/环保防晒因子 踢走微塑胶

2022-12-22 04:23: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魏涛教授透过均质机处理中空微球防晒因子。

  化妆品、护肤品是海洋微塑胶污染源头之一,香港特区政府曾在《2019年施政报告——附篇》中提出推行自愿淘汰含微胶珠个人护理及化妆产品计划,鼓励业界停止制造、进口及销售,逐步淘汰此类产品,跟上国际环保步伐。兼顾美丽和环保成为美妆业界转型的必由之路,科学家们亦为此深入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魏涛教授从事胶体科研多年,研发出一种空心微球结构,可开发成环保防晒因子,能将市面常用的物理防晒因子,即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牢牢黏附于表面,同时空心的结构亦能增强紫外线反射能力,把反射率提升至98%。魏教授表示,该技术有望用于物理防晒护肤用品中,既可在达到防晒效果的基础上改善肤感,又可避免微塑胶污染问题。/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文) 林少权(图)

  现时市面上的防晒护肤品若从成分来划分,可分为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见表)。化学防晒剂价格相对较低,其原理是吸收紫外线以达至防晒效果,然而化学防晒剂一旦渗入皮肤,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隐患,有的生产商会用一层聚合物来包裹化学防晒剂,“这相当于用一个外壳,将化学防晒成分包裹住,这样化学防晒成分就不会轻易地进入人体。”魏涛教授表示,这些微胶囊容易形成难被环境分解的微塑胶。

  中空微球有效反射阳光

  而物理防晒的成分则主要是二氧化钛(又称钛白粉)和氧化锌,不同于化学防晒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防晒原理是直接将紫外线反射,不会渗入皮肤中,故物理防晒成分相对更安全可靠,市面价格亦较贵。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物理防晒成分仍有局限性。魏涛教授说,如果想将紫外线全部反射掉,自然要添加更多的物理防晒成分,现时防晒产品的物理防晒成分最高可占有产品淨重的20%。“如果加入太多物理防晒成分,涂上皮肤肤感会太稠密、难以推开;等它乾了后,就好似抹了层油漆一样,白得不自然。”而魏涛教授团队研发的中空微球技术便主要针对改善这个市场痛点。

  过去不少实验证明,空心结构的粒子具有更强反射太阳光的能力,最理想状态是可反射95%至98%的紫外线,而实心粒子的反射率仅86%。过去,陶氏化学(Dow Chemical Company)亦向市场推出过具有空心结构的微球(SunSpheres™),用以提高防晒剂在产品中的防晒表现,唯其结构由聚合物构成,会造成微塑胶问题,这几年逐渐退出市场。魏涛教授团队便想到将二氧化钛颗粒固定在一个空心微球的球壳上,以降低物理防晒剂的整体密度,抑制了防晒因子的沉淀以及聚集。这种中空微球技术在不引入微塑胶的前提下,避免了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锌微粒的聚集,得以改善白印残留的问题。

  乳液为模板吸附防晒成分

  魏涛教授介绍,中空微球技术是以乳液为模板,将油性化学物质以小液滴的方式分散在水中,而不溶于水和油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微粒则会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到油滴表面。

  一般情况下,当油被滴入水中后,这些油滴很快就会漂浮到水面,并进一步聚集合并成更大的油滴,故很难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分散状态。为了保持住油滴的稳定,研究团队通过外力的作用,使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微粒去到界面上。此时,液滴表面就会完全覆盖一层粒子。研究团队再通过特殊的方法,在界面上合成一层不溶于水和油的固体,以维持住球体的空心结构,同时也能将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微粒黏结在一起。团队成员刘梁栋表示:“这种黏结作用非常强,效果有如盖房子的时候用水泥将砖头垒在一起。根据目前的结果来看,没有发现二氧化钛微粒脱落的情况。”

  在反应形成球壳之后,此时空心球内部依然充满了油。团队便会将其中的油抽走,仅留下外面的球壳,最后就会得到可以用作防晒剂的空心球。

  魏涛教授表示,空心微球技术理论上可以加到任何美妆产品中。“因为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化妆品,包括精华等,或多或少都有加入防晒因子的。我们将来的市场方向也是尽量让更多的个人护理产品中不含微塑胶成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