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员拿起感应装置,就可接受训练。
智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较一般人会遇到更多困难和障碍,传统训练智障人士适应生活,会要求训练员和学员在实景中教导,要顾及场地、安全及人手等限制,耗费不少资源。现在,透过VR虚拟实境结合传统模式,在室内就可训练他们适应熟习生活环境,协调身体和肌肉的能力,强化生活中的情景记忆。
学员们不但可以在游戏中舞狮,感受采青风采,更可登临长城做好汉,玩到停不了手,VR虚拟实境深受用者和家人好评。\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图、文)
“而家帮学员在身上戴好感应装置,拿起狮头,就可以开始玩南北舞狮的训练了”,在香港心理卫生会油麻地展能中心一个3米乘2.6米的虚拟实景空间里,该中心的注册物理治疗师李兆熙对大公报记者表示,不少学员对舞狮都有记忆和怀缅,通过这项犹如置身现场的训练,不但可帮助学员进行身体各项机能的认知训练,还可让其体验到舞狮表演乐趣,帮助学员融入社区。
“你好叻呀,再向上采埋个青啦。”训练员的鼓励下,学员少康在锣鼓声中,不断地左右来回上下舞动狮头,一路过关斩将,好快就打满积分,顺利完成采青,兴奋不已的少康竖起拇指大赞游戏好玩。
虚拟训练搭港铁
另一边厢,年近七旬的学员伟强,开始训练在港铁搭扶手电梯和如何入闸。面对虚拟的3D港铁实境,训练员在旁不断提醒并鼓励,拣好电梯的上行方向,再看准不断走动的电梯,向前踏步并紧握扶手,最后再抬步跨出电梯。到入闸机前,辅导员又提醒他,先选好入闸方向和位置,再拿出八达通拍卡。
成功入闸后,伟强兴奋得又鼓掌又双手竖拇指。“好多学员在搭港铁时,对扶手电梯都会好惊,下肢要同不断行走的电梯协调好,才可以安全乘搭,虚拟实境训练就让学员可以预先熟习,增强自信,到真正搭扶手电梯时,便有信心去克服。”李兆熙说道。
足不出户“游”长城
VR虚拟实境训练还包括安全过马路、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及道路安全行走的训练。此外,该套VR虚拟实境设计多元化,资料库会不断更新,可按需要下载新教材。
学员足不出户,亦可跳出时空和地理限制,环游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亦可进行郊外的休闲活动,扩阔视野。“好多旅游景点,如长城要上山落山,斜坡、梯级又多,对那些体能不足或行动不便的学员,沉浸式虚拟实景就可以帮到他们,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和富士山的优美风光。”
生死教育的训练情景会设计成灵堂,教导学员认识灵堂的礼仪及撒灰等殡葬仪式和过程。“由于学员不懂表达自己情感,当遇到亲人离世时,难免会恐慌或不知所措,因此更要学习在灵堂等公众场所,如何控制情绪、适应环境,以及合适的礼仪。”
现时该中心有30多名学员参与了该项“悠乐共融”的虚拟实境综合式训练先导计划。试验计划分两阶段,学员分成两组,首阶段训练有24节,需时半年,每周两节,每节约40分锺,当中包括虚拟实景、沉浸式虚拟实景以及传统式的训练。首阶段完成后,两组互换进行下阶段训练,并重复24节训练半年。中心稍后更会推广计划到其他学员。
李兆熙表示,首阶段计划在去年12月底已进入尾声,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员作出观察、评估,加以改善。因训练场景逼真,饶有趣味,深得学员喜爱,玩到非常投入。“有能力较高的学员,玩到唔舍得走,甚至指定要求想玩某个游戏,而家人反应亦很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