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妍之有理/从他们落选想到的……\屈颖妍

2023-01-08 04:23: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个月,香港举行了两场选举:“港区人大”及“立法会补选”,因为是选委会投票项目,一般市民不用参与,平民百姓讨论不多。

  不关注不等于不关事,“港区人大”的全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即是说,选出来的36人,将可代表全港市民把港情上达中央,也把国策下达市民,你说“关事”不“关事”?

  至于补选的4个立法会议员席位,关乎本地政策民生,当然也关市民事。

  然而,两个选举的结果,出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代表打工仔的工联会两位新参选人都败北,立法会补选中,工联会候选人得票更是最低。

  铩羽归来,先要检讨自己,我相信工联会作为建制阵营历史最悠久的工会,一定会痛定思痛深切反省。

  然而,从大局而言,无论人大代表还是立法会议员,为什么对最基层的声音没有引起香港社会的重视?

  回看昔日立法会,虽然在“反对派”议员的破坏下终日吵天拆地,但论到代表基层的光谱,其实很阔,不少组织当然是借基层抽水,为自己形象和选票服务,但客观上对整体社会有平衡作用。

  市民大众好简单,我家屋顶漏水投诉无门你帮我搞掂、我申请公屋十年还上不了楼你帮我搞掂、街坊想在村口巴士站加个簷篷你帮他们搞掂……大家以后就会投你票,社会怨气也会减少。

  小市民不懂政治更不理政治,谁能为人民服务我就拥戴谁,谁能为我们说话我支持谁。

  黑暴后,市民看清反对派真面目,齐齐唾弃,加上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乱港政棍被连根拔起,走佬的走佬、坐牢的坐牢、匿藏的匿藏,大家都说,安乐了,耳根清淨了,大家以后可以正正经经做事了。

  然而,问题也来了,体制内基层的代表性够吗?光谱能反映到社会真实吗?够阔吗?

  今次工联会两个代表在两场选举都败北,有评论说,是因为他们在劳工问题上太企硬,令商界代表不愿投他们票。

  如果真是这样,更是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

  工会组织一定是维护工人利益,与资方意见相左不足为奇。商家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他们的贡献,但基层打工仔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螺丝钉。民主选举的意义,是让双方都可以在平等位置上表达意见,寻求共赢空间。如果打工仔的声音被边缘化,老百姓的苦况及不满就难以被重视。

  有人说,今次人大代表选出大量社团领袖,他们也算是基层代表。恕我直言,香港情况很特殊,香港人不重视籍贯,在街上随便访问市民,我相信有参加社团组织的,可能人数并不多。所以社团是香港社会一种民间力量,但不代表完整的香港市民图谱。

  工联会打正旗号站在打工仔一方,打工仔是社会上数量最大的普通市民,然而,选人民代表的时候,他们的副会长却不得其门而入,那就有点奇怪了。

  正如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所说,整体社会要深思劳工声音是否受压抑,更要检视现有结构能否反映劳工声音。

  要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新选举制度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有助实现由治及兴。商界声音是重要,创科力量是必须,但广大基层声音也绝不能忽视。

  现在看到我们两场选举工人代表都出局了,大家应该思索,这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