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故事/抗疫壮士:乐见疫苗加速研发

2023-03-05 04:23: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曾参与沙士抗疫的何重文医生(左)、林伟奇医生(右)回顾从沙士到新冠的抗疫历程。\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有正在休假的医生被紧急召返医院,与同事组成“六壮士”战疫。那时候,隔离设施与防护装备奇缺,一个N95口罩用足一日,不够眼罩,要戴泳镜顶替;亦有年轻医生向专科前辈恶补一堂,就立即加入抗疫,凭人手记录病人位置、密切接触者的行踪……

  2020年爆发新冠疫症,有曾与沙士打仗的医生再投身“Dirty Team”,在前线抗疫。“很多在沙士时想过的方案、准备的药物、做过的研究,都可用于新冠抗疫”。他更认为新冠疫情加速推进疫苗、药物的研发,让病人不用苦等多年。\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20年前香港爆发沙士,当年3月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8A病房突然出现集体感染,疫情持续三个多月。

  “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病,只听闻板蓝根、熏醋有效果,没想到传播力这么强!”香港胸肺基金会主席何重文忆述,沙士是所有人都未遇过的凶猛病症,患者发病后短短两、三日内,已恶化到需送入ICU(深切治疗部)。他忆述,当时刚取了长假,照顾太太和刚出生的儿子,当接到医院的电话后马上销假,走上抗疫最前线。为减少暴露于风险的医生人数,医院将何医生与其他五位资深医生,组成一支“六壮士敢死队”,由收症、抽血到诊治,都由六人“一脚踢”。

  “当年装备不足,用泳镜充眼罩”

  何重文说,当时确诊患者全部安排在医院六楼,但并无隔离病房,“大家都没有经验,加上个人防护装备不足,医护人员每日只用一个N95口罩,中午找个纸袋装起来,下午再继续用,有时甚至会用泳镜充当眼罩。”

  “不但患者会感到无助,但其实医生们亦一样会。”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会长林伟奇表示,当时在公立医院工作,有朋友确诊,他却感到无能为力。为应对沙士的高传染性,他找到前卫生防护中心感染控制科学委员会主席、香港大学传染病学司徒永康医生,以最快时间恶补一堂课,掌握流行病学调查重点,随即在医院内与一组专责医护人员进行追踪调查。

  当年受技术限制,没有资讯工具辅助追踪,林伟奇与同组医生亲自调查,将沙士患者入院后的位置、行踪记录下来,找出密切接触者,并以人手主动寻出院后再入院的密切接触者,然后警示有关病房的医护。

  “很多战沙士方案,有助战新冠”

  2020年香港又爆发大规模的疫情,林伟奇说,新冠疫情持续三年,时间更长、传染性更高、人数更多,幸好比沙士的致死率为低,“我们无法预测下次疫症是以何种形式出现,以及有多大影响,但希望在科技及研究上能做到更加充足的准备,日后可更灵活地应对传染病。”

  何重文认为,两次疫症的病源和治疗方法相似,“沙士时曾想过很多方案,但因需长时间研究搜集数据,当年三个月的疫症期间未及推出,但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回想起当年的方案和研究,稍作调整后已可很快试行,包括药物利巴韦林,以及‘鸡尾酒疗法’等,沙士时曾想尝试使用的,都可以在新冠中使用。”

  他又认为,新冠疫情加速推进医学发展,包括疫苗研发、药物研发等,“以往类似的研发过程,往往需时五至十年。我们可以由此反思,现时医疗系统中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加速,未来是否药物研发等可以更快,不要让病人等得太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