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热话/消费券到手 开心扫货留意价格

2023-04-17 04:23: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新一期消费券昨日派发,有市民立刻购买金饰保值。\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新一期消费券昨日开始派发,预计640万名市民受惠,假日零售及餐饮市道畅旺。不少市民表示,消费券会用于购买日用品,但《大公报》发现,部分商户趁机加价,部分超市日用品价格轻微上调,亦有餐厅取消套餐优惠。

  有立法会议员表示,消费券是一件好事,但不少街坊反映,不少零售产品优惠减少,呼吁市民使用消费券时留意货品价格和相关条款,做个精明消费者。\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赖振雄、锺佩欣

  政府再派发消费券,首期3000元(合资格非永久性居民1500元)。昨日上午,多个港铁站也有人排队领取消费券。透过“公共交通费补贴机”拍八达通卡领消费券的市民,会先领取交通费补贴,之后再领取消费券,由于八达通储值限额是3000元,市民未必可以即时领取全数首期3000元消费券,要先消费降低储值额,再次拍卡,才可以领取余额。

  市民爆买 商场酒楼人头湧湧

  消费券到手,带旺假日零售及餐饮市道。昨日不少商场人头湧湧、酒楼食肆坐满人,连到离岛游玩消费的市民都较平时松手。长洲精品手信店负责人杨先生表示,首日发放消费券,市民在消费上明显“爽手一点”,买多数件货品,他又预料首期消费券使用期两个多月期间会对零售生意有增长,料约有一成升幅,“今日有些人是留到有消费券先过来买小枕头”。

  不过,不少市民表示,会用消费券作购买日用品。市民陈小姐认为,现时百物腾贵,加上交通工具加价等,要悭住用;市民黄先生表示,消费券会用于购买日常用品和饮食,但他发现消费券派发后,超市部分商品价格有调整,之前常买的零食没有了之前的单件优惠价。

  记者在消费券推出前,曾记录连锁超市多项食品价格,发现部分商品在消费券派发后加价,以5公斤袋装大米为例,四种热门品牌的价格上升4元至9元不等,有三个品牌额外推出买两袋特价优惠,但算出的每件平均单价仍比消费券派发前的单件价格贵。

  部分食肆则取消了原有的套餐优惠,变相加价。记者昨日在黄大仙某商场两间食店,分别购买一盒炒饭和韩式牛肉饭,对比两个多星期前,两款饭均取消套餐优惠,未有再随餐附有小食或饮品,若再另行点选,实际价格较以往贵10多20元。店员表示,近日已取消有关优惠。

  另外,记者留意到多间饼店,西饼单件价格对比两星期前,上调2至3元,其中一间的西饼更由以往平均38至42元,飙升全部超过42元,部分甚至达到45元或以上。

  商户纷推优惠 部分附带条件

  为迎接消费券派发,不少商户纷纷推出现金礼券优惠,但部分优惠有附加条件。有连锁超市即日起至4月21日,购买面值50元礼券,凡买满1000元即送总值200元现金优惠券,满2000元则送总值350元现金优惠券,但有关礼券到期日为12月31日,送赠的现金优惠券均设有最低消费及使用限制,到期日至4月30日。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表示,消费券派发后,不少街访反映部分零售产品加价或减少优惠,部分商户提供优惠,但须购买多件货品或指定金额才可享有优惠,但相比以往价钱亦无太大分别。呼吁市民在使用消费券购买商品时,留意货品价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