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沙头角 新蓝图 | 村民叹沦边城:沙头角,太落后了!

2023-05-22 04:24:36大公报 作者:盛德文、黄山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沙头角被列为禁区后,数十年来发展停滞,居民和社会各界盼望早日全面开放沙头角和中英街,迎接北都发展的重大机遇。

  编者按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列为边境禁区后,沙头角与世隔绝大半世纪,发展长期处于冰封状态,成为名副其实的“边城”,在香港回归接近26载后状况依然,反观深圳早已把沙头角纳入共同发展规划中。

  配合北部都会区规划,沙头角更要开放、要加快发展!《大公报》今日起刊出系列专题报道,深入采访居民、专家学者及相关持份者,探讨如何加快开放沙头角禁区,推动港深两地更好地对接,促进北部都会区建设,让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曾经繁盛一时的沙头角,因区内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工作或生活,现在已变成长者社区,发展停顿;但咫尺外的深圳发展却日新月异,沙头角的村民感叹深圳发展如此快速,而沙头角却有如“一潭死水”。

  在千呼万唤下,特区政府最近透露,正计划开放沙头角禁区,明年首季开始,每日将开放1000个名额予市民观光,在规划重建新沙头角口岸时,与深圳拟实施“一地两检”或“两地一检”过关安排。

  有学者和议员表示,现在正是全面开放沙头角和中英街的最好时期,希望政府尽快落实蓝图。沙头角发展势在必行,更要快马加鞭!

  “真系想唔到中英街嗰边(深圳方)发展得咁快、咁好!当时见那边楼价涨了成百万,就卖走了,想唔到现在涨多好几倍!”沙头角盐寮下村渔民村村长李大贵(贵哥)向大公报记者感叹道。

  58岁的贵哥表示,沙头角人口约3000人,大部分是盐寮下村的前村民及其后代,因为地点隔涉和经济长期落后,几十年来不少居民或长途跋涉出外打工、或搬出市区生活另谋发展,沙头角成了“边城”。“以前水上人穷,根本没书读,八兄妹中我排最细,之前的阿哥和家姐都无读过书。后来大哥出市区打工并开了毛织厂,经济稍好后,家里才有钱供我读书。”读完初中后,贵哥离开沙头角到粉岭谋生,“那时的粉岭有好多工厂,就业机会也多。”

  村民:加速发展 为下一代着想

  贵哥由做货运再到跑运输,20多岁时创业做老板经营运输。到90年代初,内地经济起飞,跨境运输业发达,贵哥转做跨境货车司机。因为爱好足球和龙舟等体育活动,30年来贵哥不时代表沙头角带队返内地参赛,在两地获奖无数,他亲身感受到国家发展变富强的惊人进步。

  对于开放、发展沙头角,贵哥表示居民既喜亦忧,有人担心在各方面配套未成熟下,一旦全面开放会扰乱社区宁静的生活,“沙头角地方好细,大家都熟口熟面,即使夜不闭户都相安无事。”

  内地游客:与深圳相差太多了

  不过,北都发展对香港来说是非常重要,大家要顺应潮流与时并进,他以上水、联和墟为例:“嗰边到处都发展得很好,睇返沙头角,几十年来都系咁无变过,一潭死水,(沙头角)早就应该发展了,而家有机会更加不可错过,如果唔系,以后点同年轻一代交代啊?你估以后的年轻人会点睇我哋?”

  除了村长贵哥感叹沙头角落后,还有在中英街上对禁区好奇打卡的内地游客。来自山西的王先生在中英街隔着窗花和水沟对记者大声说道:“香港这边给我的印象相差太远了,像农村一样,跟我老家的情况差不多,和深圳这边比相差实在太多了!”

  在中英街港方检查站前,不时有游客在中英街的路牌前拍照打卡,这里向前走一步就是深圳。不过,即使是沙头角禁区的居民,都要另行办理俗称“R证”的禁区证才可进出中英街。

  与中英街一沟之隔的新楼街,是当年沙头角重要的地标和繁华地,骑楼下的商铺及两旁的摊档林立,经营的行业,由饮食、火水粮油、布疋、长生店、影楼、教育、药材、家俬、百货、黄金表饰、诊所和街市等应有尽有,吸引了港深两地远近的乡村、岛屿村民来趁墟。

  如今的新楼街变得落魄凋零、十铺九空,只有骑楼下的“春蕾”手表广告招牌在风中摇曳着,无声诉说着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中英街的故事。

  学者:港深密切合作规划 让中英街重焕光彩

  “现在正是全面开放沙头角和中英街的最好时机。”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表示,深圳正全力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中英街本身就是一个好特别的出入境区域,盐田区政府好希望中英街通过活化、重建等措施,打造成一个较特殊的跨境合作区。”港深双方都在推进沙头角发展的蓝图,双方共同规划沙头角口岸重建,中英街在开放规划上,香港可以同深圳密切合作,通过系列措施令中英街重新焕发光彩。

  沙头角拥丰富文旅资源

  “支持全面开放沙头角!”身兼北部都会区发展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的立法会议员刘国勳表示,自2008年开放以来,沙头角已开放超过2000公顷土地,现只有沙头角墟及近边境地区为禁区,他认为有进一步开放的必要。刘国勳指出,沙头角适合作为生态、文化的旅游发展,上址蕴藏丰富的客家文化外,还有不少文创活动,沙头角更为早年日军侵华时期,抗日东江纵队的活跃地,可设置爱国文物径,增强港人爱国意识。他又说,上址再配合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加上整体的基建配套,便能打造旅游、文创及消费的区域,因此应尽快透过政策,让沙头角活起来。

  前世今生:“日出沙头 月悬海角”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是清朝官员巡视大鹏湾在沙头角所题的诗句,沙头角由此得名。清末的沙头角不但是小渔港,还是产盐地,区内的东和墟墟市曾盛极一时。

  1898年,英国强行租借新界并于翌年3月将沙头角内一条小河沟“鸬鸶径”(即现在的中英街)勘划为中英地界,沙头角从此一分为二。

  百年前曾有铁路接驳

  1912年沙头角连接粉岭的窄轨铁路开通,火车总站位于“车坪街”。1927年沙头角公路开通,铁路翌年停运,路轨等设施被拆去,火车站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只剩“车坪街”街名,部分铁轨被村民用作电线杆,至今仍高竪在屋顶。

  1951年港英政府将沙头角列为边境禁区,居民出入必须出示禁区纸,到访的亲友须由沙头角居民担保,才得以进入;若要进入中英街,更须特别申领注明容许进出中英街的边境禁区通行证。

  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于2012年起分三阶段开放其他边境禁区,惟沙头角至今仍未开放,“与世隔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