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
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次日,日本确认核电站有放射性物质洩漏到外部。随后,持续冷却堆芯等措施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应堆设施产生了大量核污水。
2011年4月12日
日本宣布将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到最高级别7级。
2015年8月
东电和日本政府以书面形式,向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等组织承诺,在得到当地渔民同意前不会向海洋排放核污水。
2021年4月13日
日本政府单方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上百万吨核污水经处理并稀释后,于2023年春排放入海,排放过程可能持续20年至30年,引发日本国内外强烈质疑。
2022年7月22日
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召开会议,正式认可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计划。
2023年1月13日
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反对,宣布“今年春夏之际”开始排核污水。同日,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再次声明,坚决反对。
2023年6月12日
东电开始试运行核污水排海相关设备,试运行使用淡水而非核污水,将其与海水混合后,通过海底隧道输送到距岸边约1公里处排放。
2023年8月21日
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坂本雅信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面,强烈反对将福岛核污水排海。坂本雅信表示,核污水排海,恐怕要持续几十年。
2023年8月22日
日本政府举行内阁成员会议,一意孤行拍板。
2023年8月24日
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将核事故遗祸成本转嫁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