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看中医的病人比疫情前多了三成左右。”任职中医师近30年的李国禾表示,疫后到其诊所求诊的病人明显较以往多,市民深信中药调理新冠后遗症功效佳,“基本上治疗个多月就能康复”。
对于香港中医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太乐观,李国禾亦有同感,“因为临床经验不足,部分人只能从事执药等基本岗位”。他说,公立医院人手不足,西医毕业生很易找到工作,薪酬亦有保障,入职公院近七万元“起跳”,多做几年薪金达十多万元;但中医毕业生月薪只有二万多元,加上现时没有政府给予的职级,全靠自己的经济支撑和实力揾食。
开拓中西医术互通共用
不过,李国禾对行业的发展却不悲观,更认为中西医协作在香港大有可为,但机制上需要完善。他说,内地的中、西医结合得借鉴,内地中医进行治疗时,可以施行一些西医手法,包括做手术、用西药、静脉注射等,但在香港只能用纯中医的方法诊治病人。“现时公院某些仪器、诊断可以让中医介入使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互用,但本港西医可以用中医的手法落针,中医却不能用西医的方式”。
“当然要实现这种中西医互通合作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培训和临床经验才行,西医要先学中医的知识如针灸,中医亦要学西医的基本常识和操作,例如皮下注射、灌肠等”,李国禾补充说,现时本地部分大学聘用从事临床教学或研究的人士作中医有限制注册,相关中医必须在有限制注册上指明的机构内,进行指明的临床教育或科研工作,他认为本港可用此机制,引入多一些内地中医药人才,为本港中医药未来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