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苏拉”吹袭过后,各区遍布塌树,“树博士”詹志勇继续接受《大公报》访问解析原因,指出跟种树方法有关,包括土质太差、土壤空间不足、生长空间不足,进一步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在街道上兴建“土壤走廊”,让树木互相支撑,加强抵御强风的能力。
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研究讲座教授詹志勇日前接受大公报访问,分析香港城市种树,认为一直欠缺专业研究参考,举例街道上种树,土壤质量存在问题,经常就地取材,使用混凝土碎、砂石碎、砖碎,形容相关土质像“垃圾”,土壤也压得太实,导致植物无法健康生长。
倡建“土壤走廊”增树木抗风能力
詹志勇认为,种树先从土质着手,应改用合适的土壤,不会加重太多成本,而政府有关部门亦必须加强监管。
“城市树木管理一直停滞不前,基本原因是政策及实践,皆与科学脱节。”他举例,香港街道狭窄,但坚持经常种植凤凰木或细叶榕,有关品种坚实,生命力顽强,但往往因为无法在良好环境生长,导致支撑力不足。
他建议,街道上种植树木时,兴建“土壤走廊”,原理是让树木可以互相支撑,地下的根部,也可以有更多空间成长,不再只在植树的地方,简单丢下一个裹着树根的泥胆,然后盖上土就完工,才可以加强抵御强风的能力。 大公报记者赖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