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特稿/海平面不断上升 风暴潮威胁增加

2023-09-10 04:02: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关注气候组织推算,本世纪末香港六成有人居住的地方或遭淹没。

  全球暖化势不可当,恶劣天气接连横扫香港。天文台数据显示,自1954年至今,维多利亚港的海平面每十年平均上升32毫米。近年有全球关注气候组织推算,若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摄氏三度,估计香港有人居住的地方有六成将遭淹没。卫生署表示,暴露于酷热天气和潮湿的环境而得不到纾缓或补充足够水分,可引致各种类型因天气炎热引发的疾病,例如热痉挛、热衰竭及可致命的中暑。极高的温度亦可使慢性疾病,如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病情恶化。

  港六成居住地恐水淹

  香港在过去一周,先后遭受飓风“苏拉”和世纪暴雨侵袭,狂风、特大暴雨造成的水浸与山泥倾泻,令港人切身感受到,极端天气已经“杀到埋身”,频繁进入大家的生活。

  关注气候组织“Climate Central”早前推算,若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摄氏三度,香港将成为全球首20个最受影响地区,估计届时六成有人居住的地方遭淹没,如全球升温摄氏1.5度,中环的海岸线将会伸延至汇丰总行大厦一带,而赤鱲角机场、新界西北等人口集中地也是高危地区。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香港也不能独善其身。翻查天文台数据,维港的海平面于1954至2022年间,每十年平均上升32毫米,情况令人忧虑。而随着海平面上升,热带气旋带来的风暴潮威胁亦会增加,推算现时罕见的极端高水位事件会越趋频繁,由于全球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可能会增加,情况可能更加恶劣。

  极端降雨情况亦愈趋频繁,天文台数据显示,天文台总部一小时雨量破纪录的情况,以往是几十年才发生一次。然而上周四(7日)的世纪暴雨期间,天文台总部在晚上11时至午夜12时,录得158.1毫米的一小时雨量,是有纪录以来最高,打破2008年6月7日录得145.5毫米的纪录,并且是1992年至今的31年内第四次刷新纪录。

  极端酷热日数增加,寒冷日数减少。天文台近日总结指出,本港8月份天气较正常炎热,平均气温达摄氏29.7度,平均最低气温为摄氏27.8度,分别较其各自正常值高1度及1.1度,两者均创有纪录以来8月的最高纪录。

  卫生署资料显示,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活和健康,亦是21世纪其中一个最大的全球健康问题。炎热日数增加,会引发更多因天气炎热引发的疾病,部分生活条件较差、儿童和长者会更易受影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