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国务院于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对深圳园区规划建设特别是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身兼立法会议员的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表示,《规划》提及诸多深港合作内容,对香港有导向性指引,应加强与深圳方面合作,建议加强落实资源过河相关政策。此外,立法会议员邱达根表示,数据跨境流通可获得来自内地的大量数据用于科研,助力香港生物医药发展,亦能为居住在广东的香港市民提供便利。
立法会议员、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昨日于电台节目中表示,《规划》中提及诸多与深港合作有关部分,相信对香港具有一定导向性指引,应当继续努力加强和深圳方面的合作,做到越快、越好、越深。黄锦辉续指,会建议政府加快落实资源过河相关政策,助力两地深入合作。
数据跨境流通助科研
香港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谭伟豪表示,香港应具备发展的思维,利用好数据进行发展;并且特区政府应当与深圳、国务院争取《规划》中提及的政策进行落实。“每一行都要落实。”
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数据跨境流通政策,立法会议员邱达根表示,并非要将个人私隐相关的数据跨境流通,而是将一些处理过的、已去除敏感资料的数据进行跨境流通。
邱达根续指,香港的生物医药科研,需要来自内地的数据进行科研,因为从香港700万人口中获得的医疗、科研数据有限,而内地有十几亿人,可以获得大量用于科研的数据。如果香港希望成为医药中心,在临床试验、药物测试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如果有关数据无法跨境流通,恐将无法吸引外国企业来港做科研。
邱达根认为,数据跨境流通亦能够为市民提供便利。香港有数十万市民目前在广东省居住,数据跨境流通可以帮助他们在广东更加便利地就医,流通跨境的病历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