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内地医生融入港公院 互相学习

2023-09-20 04: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匡煜坤医生(右)期望将临床医疗管理资讯系统理念带回内地,让护士可以帮助解决病人后续的临床预约和社康等。左为玛嘉烈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

  在医院管理局推行的“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下,十名广东省医生来港工作交流近半年。其中来自广州的匡煜坤,正在玛嘉烈医院担任内科及老人科副顾问医生,他在交流期间十分认可医管局的临床医疗管理资讯系统,期望把该系统的理念带回内地的医院进行教育和传播,让内地的医生可以更加专注临床工作。

  玛嘉烈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表示,三位在院内工作的医生,一至两个月内已可熟悉并独立进行前线工作,帮助减轻院内临床人手方面的压力,并为本港医护工作和照顾病人的方法上带来新思维,“两地医疗人才不同形式的交流,可以帮助大家互相补足,学习他人长处。”\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玛嘉烈医院的内科及老人科目前共有三位参与“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广东省医生,包括两位呼吸科医生和一位传染病科医生,工作包括巡房、专科门诊、临床检查等。其中一位是来自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呼吸与病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匡煜坤,他在去年三月随援港医疗队来港应对第五波疫情。匡煜坤透露,在今次交流过程中,与病人沟通并无困难,虽然在内地工作会使用中文交流和写纪录,香港医院会使用英文,他说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差,很快就适应并常规化用于临床。

  匡煜坤说,在内地医院工作时,对肺癌病人的临床研究和诊断治疗较多,亦可借此与香港医生进行交流。他忆述,曾有一名患有慢性阻生肺疾病的96岁病人,病情一度加重,甚至休克,加上患有不少基础疾病,死亡风险很高,但在整个团队的协同下,给病人制定一系列治疗方案,让患者转危为安。

  匡煜坤表示,医管局的临床医疗管理资讯系统十分出色,所有联网医院可以透过系统进行沟通,病人的纪录亦不会流失。他期望把临床医疗管理资讯系统理念带回内地,让护士可以帮助解决病人后续的临床预约和社康等。

  港医生:内地分科仔细可学习

  玛嘉烈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表示,透过此次交流计划,对内地医疗系统有更深入了解。以呼吸科为例,内地大型三甲医院的分科会更细。他期望香港的医院在安排病人检查时间的优先次序可以再细分,令紧急病人能更快得到治疗。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医疗职系)关慧敏指出,内地的医疗发展很快,科研、人才培训和智慧医院方面都值得学习。医管局未来将逐步深化两地专业医疗专才交流的深度及阔度,包括交流人数、参与专科范围、交流模式及临床诊疗科研等,并继续加强两地医疗机构交流。交流计划亦会常态化,医管局会继续透过不同途径吸纳人才,提升香港医疗水平。

  10非本地培训医生本月上班

  为招募人才,医管局早前先后到英国及澳洲进行招聘活动,关慧敏表示,共发出聘书给逾100名符合条件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已有60至70名医生签署录取,今个月内将会有10名医生可到医管局工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