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护士来本港公立医院进行交流合作的计划已推行近半年,屯门医院资深护师(内科及老人科)邝百亨说,广东省的护士认识更多的方言,成为本地医护与病人沟通的桥梁。他并期望,未来有机会到内地的医院进行交流,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护理知识带回香港。
邝百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屯门医院经常有由内地返港的本地病人或内地病人求医,部分老人家只懂得讲方言,若其家人不在身边,本港医护有时很难进行沟通。他忆述,“有一次,一个伯伯只懂得讲客家话,同事跟他无法沟通,导致伯伯有些情绪波动。我们担心他会伤害到自己,当时幸好有一位广东省的同事可以跟他沟通,知道伯伯的需要后,令他平静下来,并未酿成危险。”
广东省护士带给邝百亨最深刻的体会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专注力都非常好,遇到问题后,都会‘打烂沙盘问到底’,问得好深入。”他还笑说,自己有时感到难以招架,但都尽力解答。
主动分担工作 减前线压力
对于有关注广东省护士的英文水平,邝百亨说,内地护士以前在内地曾接受过英文培训,“课程中一些日常交流的英语和医学英语都要熟悉,才可毕业”,认为英文难不倒他们,反而是香港医护在填写病人病历时,对一些常用的医疗术语,习惯用缩写,广东省护士未必熟悉,但他们会积极请教本地医护,因此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适应香港病房的工作。
被问及广东省护士来港是否有助纾缓本港医护人手不足,邝百亨表示,交流计划推行目的是交流,并非为减轻前线医护的工作压力。本港公立医院病房工作比较繁忙,广东省同事在交流之余,为减轻本地护士的工作压力,都会主动承担一些简单和日常的床边护理工作。邝百亨说,今次的交流可以透过了解两地医疗系统模式的差异,为病者制定更加全面的护理计划,提升医疗水平。\大公报记者易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