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教育线上/中大15学者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3-09-25 04:02: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香港中文大学(中大)4位教授获颁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他们每人将获得2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支持他们在香港进行的研究,资助期限三年。其中有获奖项目通过创新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疫苗抗原设计,其新算法能预测新冠病毒的演化,助力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另有11位中大教授获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为30万元人民币,资助期为三年。

  其中4人获资助200万人民币

  4位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的教授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窦琪教授、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副教授冯刚毅教授、物理系助理教授吴震宇教授,以及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王海天教授。

  新算法预测新冠演化 助开发疫苗

  其中王海天教授通过开发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疫苗抗原、表型预测和筛选基因靶点的研究领域,他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开创全球首个通过病毒基因组预测新冠疫苗有效性的方法,使疫苗评估可在人群未接种疫苗和未感染病毒时进行;2)提出新角度和方法准确预测流感病毒演化;3)提出可用于多人群数据的个体发病风险预测的理论框架,助力复杂性疾病筛查;4)提出衡量基因交互作用的新方法,已被国内外研究者用于基因组靶点检测和药物开发。

  中大副校长岑美霞教授表示:“我衷心祝贺四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肯定的年轻教授,他们的杰出成就证明了中大在培育优秀青年学者、支持突破性研究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十分期待他们的研究项目取得具影响力的成果,以应对不同挑战和推动社会进步。”

  另外11位中大教授亦获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为30万元人民币,资助期为三年。11位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教授分别是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研究助理教授陈小娜教授、化学系助理教授陈也教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玥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周熙文教授、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胡国华教授、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阚子涵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李中教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王震教授、何鸿燊海量数据决策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吴锡欣教授、信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岳翔宇教授,以及金融学系助理教授朱霄白教授。

  其中朱霄白教授的获奖研究项目为基于不同经济阶级人群期望寿命差异下的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不同经济阶级人群的死亡率有所差异,其中高收入人群的预期寿命高于低收入人群,然而现行的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可能存在财富由低收入人群向高收入人群转移的“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因此,项目将研究最优个人账户年金除数(Annuity Divisor,或“计发月数”)的设定。朱教授将基于中国数据构建分经济阶级的多人口随机死亡率动态模型,并将其应用在养老金制度设计当中,以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为目标,引入多个公平约束条件,为改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