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又中秋,祝愿各位人月两团圆。
今年是疫后复常首个中秋节,有酒楼负责人表示,订座率较去年上升五成。香港各区今晚也有大型的䌽花灯会、“夜缤纷”市集,市民可以热闹庆中秋。
中秋欢聚吃月饼、挂灯笼、齐赏月是节日传统,从月饼包装及食材的变化,到紮作灯笼技艺的改进,从中可了解香港普罗大众的生活变迁、社会发展。但无论社会如何转变,中国人希望与家人相聚的传统是不变的。这个中秋节,邀请各位读者与家人一起,边尝佳节美食,边看《大公报》话当年。\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陈淑莹
月饼进化史
蜡纸包装
月饼一筒筒
五十年代,香港物资贫乏,只有在大时大节才有机会吃到重油香的食物,当时的月饼会用上猪油和鸡油来制作。一盒月饼的价钱,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小市民买月饼是散买的,用蜡纸把月饼包成一筒,称为“一筒月饼”,既吸油也方便携带。
硬纸盒送礼
大方得体
送礼的月饼会以纸盒作包装,盒中有一张硬卡纸,并铺上玉扣纸来吸收油分。用盒作包装便不容易弄脏双手,盒上也会画上精美的应节图案。当时有广告会标榜附送精美铁盒作招徕,用上铁盒更高级。
经济起飞
铁盒变时尚
到了70年代,经济起飞,市民会互送月饼。由于一次过收到太多月饼,铁盒成为主流包装,密封的铁盒有防潮作用,可以延长保鲜期,方便收藏。
由“一筒月饼”、纸盒月饼,再到那个可以放在床下底、收藏现金首饰的月饼铁罐……月饼包装的变化,反映不同年代社会结构、生活文化的变迁。
科大学生首创3D打印月饼
今日中秋佳节,除了赏月外,当然少不了要吃月饼。近日,香港科技大学一班综合系统与设计学系的博士生,于助理教授李桂君的带领下,炮制出全港首批利用3D打印技术印制的月饼。
这些紫薯及奶黄口味的月饼,由科大团队设计的食物打印机印制出来,而现时市面上的3D打印机只能印制肉类或朱古力等无需加工食物。团队表示,食物打印机不但可以制作新口味的月饼,亦可制作曲奇或蛋糕等甜品。
科大这款食物打印机印制一个月饼需十分钟,预计未来可进一步缩短至五分钟左右。过程无需借助模具创作复杂的图案,食材及分量亦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和营养需要度身定做。团队将为打印机注入加热功能,并已就此技术申请专利。换言之,未来新型打印机所制造的食物将无需另外加热便可食用。
大公报记者郭如佳
花灯会猜灯谜 脑筋急转弯
赏花灯是中秋节传统活动之一,每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都会在多区举办大型䌽灯晚会,除展出主题节庆䌽灯和光影装置外,更设有戏棚粤剧表演及杂技表演等,适合一家大小参加。
今年的中秋䌽灯会分别在维多利亚公园、沙田公园和屯门公园进行。维园䌽灯会规模最大,今年以“喜粤.光华”为主题,展示本地紮作师傅运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月光萦绕.寻灯觅兔”䌽灯,也有由佛山师傅创作的走马灯“秋意月影耀良宵”、中国四时节气及以粤剧棚戏为主题的巨型花牌䌽灯组,现场并设有工作坊,入场人士可制作粤剧饰物和微型粤剧道具。
赏月亦是中秋必备节目之一,香港的赏月好去处包括中山纪念公园、维多利亚公园、添马公园、西九艺术公园等。另一传统是猜灯谜,人们会在灯笼上绑上写有谜语的字条,供市民猜猜谜底。
紮作灯笼
甜美回忆
香港人过中秋佳节的指定动作是:大人吃月饼、赏月,小朋友玩灯笼。
中秋节挂灯笼起源有不同说法,有说源于西汉时期,原本是元宵节挂起来增添喜庆,到了唐朝,唐太宗鼓励民众在中秋节提灯笼,才变成民间习俗。
杨桃 玉兔 款款生动
传统灯笼属于紮作技艺之一,而紮作技艺已被列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港的紮作技艺普及始于1940年代末,不少内地紮作师傅来港,促进了紮作行业的发展;1950至1960年代,香港紮作行业迎来最蓬勃的日子,花灯紮作更广受外国游客欢迎,1960年代出口到英国、美国、瑞典和加拿大等国。
传统灯笼亦经历了多种变化,由最初的纸扎宫灯,到战后有金鱼、杨桃、玉兔纸扎灯笼,形态生动;还有自制的碌柚灯笼、牛奶唛灯笼,全都是香港市民集体回忆。
时至今日,很多市民仍爱买灯笼过中秋,传统手紮灯笼自然不乏捧场客。中秋前夕,元朗大桥街市都会变身“灯笼街”,成为佳节“打卡”热点。
大公报记者镜头下的大坑舞火龙
大坑舞火龙已有百多年历史。大坑本来是一条客家村,据传于1880年,大坑曾发生瘟疫,为消灾灭瘟,村民紮作一条龙,上面插满香枝,在中秋前后,即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舞动着火龙绕村游行,沿途燃放爆竹,之后,瘟疫果然停止。此后,村民每年都进行三天的舞火龙活动,以保大坑合境平安。大坑舞火龙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放孔明灯 可判监禁
放孔明灯是中秋节传统习俗之一,但提提大家,香港是禁止燃放的。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发明,原用作军事通讯,后来变成祈福之用。
本港建筑物林立,航班又频密,放孔明灯可能危害安全及引起山火。根据《林区及郊区条例》(第96章),任何人在郊野公园或郊区非法生火或燃放孔明灯,定罪最高可判罚款二万五千元及监禁一年。康文署表示,根据《游乐场地规例》,在场地内放孔明灯,最高可罚款二千元及监禁14天。
翌日补假 今夜尽兴
为何香港的中秋节假期,不是在正日而是翌日放假?这是由于政府考虑,大部分的中秋节庆活动也在夜晚,为了让市民在中秋当晚更好地参与民俗节日,因此将中秋节翌日定为公众假期,本港部分公司也会在中秋节当天,提前让员工下班,方便回家吃饭。
澳门与香港一样,也是安排在农历八月十六,即中秋节翌日放假;中国内地则选择在中秋节正日;中国台湾也是在中秋节正日放假。
仲秋之中丰收之时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中秋节起源有不同的传说。有说是源于古代帝王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后来贵族官吏相继仿效,再传到民间。晋代,人们开始在中秋赏月。直到唐代,便把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
另有说中秋节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庄稼成熟曰秋”,农历八月农作物相继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便把八月十五定为节日,八月十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海旁赏月 时光倒流70年
中秋夜,月色美,不少市民扶老携幼外出赏月,䌽灯会人潮不绝,这夜香江格外热闹。1953年,大公报记者拍下一张市民在干诺道海旁赏月的照片。
干诺道在1903年落成,一直到1950年代均为海旁道路。19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对金融商业区办公室的需求大增,于是政府再次开展大型中区填海工程,这次由上环港澳码头至金钟皇家船坞全线将海旁向北推,创造出干诺道中以北的土地,成为新时代摩天大厦群的基地,从1960至1980年代间兴建香港大会堂、天星码头、爱丁堡广场、新邮政总局、康乐大厦、信德中心、交易广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