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议员倡半开放式营区 管理免遣返声请者

2023-11-10 04:02: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就困扰多年的“假难民”问题,立法会议员李浩然与研究团队昨日发布的相关研究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仍有近14900名免遣返声请人滞留在港,团队建议政府以半开放式营区模式集中管理免遣返声请人,并定期检视申请免遣返声请人的来源地,及时于源头堵截;甚至考虑与不同地区合作,达成接受声请人协议,转移处理审核申请的地点。

  《近年由免遣返声请者引发的社会问题研究》昨日发布,报告提到,自2014年起,大量非华裔人士通过逾期居留和非法入境等方式涌入,免遣返声请数目大增。李浩然说,虽然政府已加快遣送免遣返声请被拒者离港,但免遣返声请不获确立的声请人,有权继续向独立运作的法定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

  数字显示,2021年,声请人向原讼法庭提出1675宗司法覆核许可申请,数字为2014年的60倍。近10年间,绝大多数免遣返声请被裁定为不获确立,平均确立率仅约1.3%,声请人的个案中绝大部分都是理据不足,相信有滥用司法程序以达至延长留港目的。

  李浩然强调,大部分的声请人并非来自活跃战区、灾区或邻近地区,而是来自比较贫穷的地方,包括越南及印度等。他相信由于香港是发达地区,部分人借免遣返声请来港工作。他建议政府设限,容许声请者有条件工作换取生活物资,例如只发放物资而非现金,以免鼓励更多人为了经济原因滥用机制留港。但解释允许声请人工作并非将黑工合法化,而是要将黑工“浮上水面”,外国亦有类似做法。

  他又表示,社会有声音要求拒绝声请,无奈香港没有任何法律基础不允许他们提交。因此,报告提出五大建议,包括与不同地区达成接收协议转移申请地点、将声请人移至半开放式营区管理、容许有条件工作换取生活物资、按免遣返声请者来源地收紧要求及加快审批与遣返。

  李浩然认同,营区管理确实有点像以前的“越南难民营”,但总好过纵容,散布到各区,以致管理上有困难,如参与犯罪团伙、打黑工、社福机构没有契合点等,这些都付上金钱代价和社会成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