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领航“9+2”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跨境医疗成趋势 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2023-11-25 04:02: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与会嘉宾在“健康湾区 智慧生活”圆桌论坛上发言。\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领航9+2”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设有多个圆桌论坛,多位嘉宾昨日下午围绕“健康湾区 智慧生活”论坛主题,分享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推进大湾区城市医疗发展。

  随着城市老龄化社会特征日趋明显,社会医疗系统面临压力。对健康产业而言,未来发展充满机遇,大有可为。\大公报记者 颜琨

  此次论坛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署理院长、绘云生物创始人贾伟担任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医院行政总裁冯康,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莉莉,新风天域联合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和睦家医疗首席执行官吴启楠和华人专科医生协会医生会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田耕在会上分享。

  居家治疗是重要投入方向

  “我们统计过,60岁及以上的人群比60岁以下的人群的平均医疗支出要高出5到10倍。在整个老龄化趋势下,即使人口不增长,对医疗服务、创新治疗的需求亦会增加。”吴启楠表示。

  在他看来,老年的康复与居家医疗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投入方向。“中国现在最缺的其实是‘非急性期医疗’,如今的中国有非常多高质量的医院,人均床位也不缺,但我们的医院往往有呈现医疗资源紧缺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初级诊疗还不成熟,没办法承担大部分前期筛查。此外,缺乏高质量的康复系统和居家系统。未来,康复居家养老方面,大湾区将扮演巨大角色。”

  商业保险为医疗系统减压

  如今,反向消费成为话题热点,港人在周末前往深圳、广州等城市购物和品尝美食,未来跨境医疗料亦会成为一大趋势。冯康表示,随着大湾区在经济上的融合,如今在大湾区城市定居的香港居民已有几十万。而大湾区的居民会来到香港,香港的居民亦会前往大湾区,增加了对跨境医疗服务的需要。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都需要解决基层医疗上的问题,政府亦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商业保险来分担公立医疗体系的压力。

  赵莉莉亦表示,大湾区及国外一些城市的医疗水平比较发达,可以给香港市民提供很好的医疗服务。今次发布的施政报告内,提及将为港人提供前往大湾区城市养老的更多选择。港人希望能够在大湾区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加强两地的互动。因此,大家需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形成互补,在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保障力量。

  快速检测术 可应用于慢性病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院再到家庭医生,不同医疗资源的覆盖让每个百姓都能从中获益。其中,居家检测产品应运而生,将快速检测技术广泛运用于慢性疾病的预测。田耕在论坛上提及了深圳罗湖区社区医疗的创新模式,“如今深圳非常重视社区医院,以社康医院和家庭医生建立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可以触达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再到二级、三级医院,覆盖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对家庭医生的投入增加,当这样的网络建立起来,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严重疾病,亦可以及时处理一些慢性病。”

  在他看来,家庭医生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方式。当初级诊疗与保险相结合,入保的每一位会员都可以配有一位家庭医生通过微信进行全天候服务。由于家庭医生对会员健康非常了解,诊断时间可大大降低,亦提高了患者的看病体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