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大仙西候选人
区议会黄大仙西选区范围包括慈云山、竹园邨、乐富、横头磡、东头村及新蒲岗等地。一直以来,区内长者及基层人口众多,对公营医疗服务需求极为殷切。
四名参加黄大仙西地区直选的候选人表示,希望可以推动加快圣母医院重建,改善区内医院服务短缺的问题。亦有候选人提出加强支援长者使用科技安老。\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黄乐妍:助“三无大厦”加强管理
1号候选人黄乐妍表示,黄大仙是个人口老化的社区,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数字,黄大仙区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50岁,是18区之首。她在过往服务社区时,发现很多长者都希望居家安老,所以倡议在区内大力推动乐龄科技,圆老友记的心愿。另外,区内楼宇老化问题亦需关注。她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完善的屋苑管理政策,希望推动为区内“三无大厦”提供管理支援,令小业主的权益得到保障,让社区可持续发展。
黄乐妍强调,市民需要的不是“口号式服务”,而是真心做实事的区议员。而做区议员是一份承诺,她表示若成功当选,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心全意服务市民。
李忠泽:加快全面推行课后托管
2号候选人李忠泽表示,大学毕业后,他担任时任立法会议员陈婉娴的议员助理,在工作期间每个月都接到逾百宗求助个案。每做一次与社区规划有关的内容,帮助了许多基层家庭与市民,都令他感到很有意义,服务市民的目标逐渐在他的心中扎根,故决定参选区议会。
李忠泽认为,黄大仙区长者比例高,他希望政府可以加快圣母医院重建,增设急症室及24小时夜诊,加强支援独居/双老长者,推广可负担乐龄科技,加强政府部门协作,善用社会力量等。他同时倡议加快全面推行课后托管支援,提供资助聘请托管机构,释放妇女劳动力及减轻照顾压力。
潘卓斌:建急症医院 免跨区求诊
3号候选人潘卓斌表示,自己从2012年开始陆续担任黄大仙区议会增选委员、黄大仙区灭罪会委员及分区会委员等不同岗位。服务社区多年,他曾与团队成功争取建设无障碍社区,就圣母医院重建、竹北行人通道等用地规划向政府提出倡议,希望透过团队掌握地区的优势一起改善居民生活质素。
潘卓斌认为,黄大仙区长者及基层人口众多,对公营医疗服务需求极为殷切。由于黄大仙区长久以来欠缺急症室服务,居民长期需要跨区求诊,未来即使启德医院投入服务、圣母医院重建完成,也未必能够解决黄大仙区居民所面对的医院服务短缺问题。他呼吁政府在黄大仙觅地,规划及兴建一所新的全科急症医院。
杨诺轩:打造“宜住”“便行”社区
4号候选人杨诺轩表示,自己本身为澳洲注册会计师,期望可以以自己的专业、理性和经验服务居民。特别针对市区重建及青年发展等公共政策,以及推动黄大仙不同的社区建设,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
杨诺轩认为,黄大仙居民要安居乐业,必须确保医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内有足够的康乐设施、良好的生活配套及优越的居住环境。若成功当选,他会就医疗、居住、出行三方面向政府争取,为黄大仙区居民打造“易医、宜住、便行”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