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逾60年历史的彩虹邨,七彩颜色的招牌外墙成为“打卡”胜地。右图:彩虹邨石屎剥落情况严重。居民吴太表示很想尽快重建搬迁,但不太想搬到交通不方便的美东邨。\大公报记者易晓彤摄
有61年历史的彩虹邨,房屋委员会策划小组昨日拍板通过展开重建研究,初步计划分三期重建,每期涉及约2500个单位,整个计划预期历时15年。第一期受重建影响住户可获安置黄大仙重建中的美东邨,房委会并决定将九龙湾宏照道第二期公屋项目转为绿置居计划,彩虹邨受重建影响住户可获最优先资格认购。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重建后的新彩虹邨将有9200个单位,较目前增加约24%,重建可同时理顺彩虹交汇处一带的交通,期盼“彩虹重现,更新更漂亮更有光彩出现”。不少彩虹邨居民欢迎重建计划,现时邨内许多单位石屎剥落情况严重,希望能尽快搬迁。\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梁少仪
1962年落成的彩虹邨,屋邨总面积约7.9公顷,共有11座楼,提供7400多个单位,目前仍有约17000多名居民,因应楼龄老化及维修资源增加,房委会策划小组昨日通过重建研究项目。
“彩虹邨属较旧屋邨,平均60岁,维修保养资源愈来愈多,是时候启动重建研究。”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昨日于策划小组会议后表示,每一期的重建搬迁,涉及约2500户,当第一期完成重建,让第二期的居民原邨在彩虹邨内搬迁。
可迁美东邨或优先认购绿置居
受影响租户将按人数获提供搬迁津贴。安置方面,第一期受重建影响居民可获安置到同属黄大仙区的美东邨。何永贤解释,彩虹邨一人单位较多,两成属于是长者及一人单位,美东邨可提供2860多个单位,设计与户型分配,也跟彩虹邨一致。
受影响住户也可选择交回公屋单位,优先认购宏照道第二期新落成绿置居单位,涉及1460单位,或在相关销售计划中的其他居屋或绿置居单位。至于商铺,租户可优先在房委会辖下的屋邨参与投标。
政府计划明年农历新年后,分三阶段向彩虹邨居民收集意见,预计年底完成,设计团队将落区咨询居民。
重建后的新彩虹邨,将提供9200个单位,较目前增加1800个单位,增幅约24%。何永贤强调,9200伙是很粗略的初步估算,房屋署将与规划署商讨重建地积比率、单位量等实际安排。她并说,希望借彩虹邨重建改善交通网络,优化区内的社福配套及学校设施,营造彩虹新社区。
彩虹邨的七彩颜色,多年来也是屋邨的标志。何永贤相信,七彩颜色将会纳入新彩虹邨的设计之中。
优化交通网络 释放发展潜力
消息人士透露,9200个单位是按现时该地皮7.5倍地积比率初步计算,彩虹邨是市区珍贵地段,房署将研究如何提高地积比率,增加单位量。他指出,彩虹交汇处现时交通“左线插右线,右线插左线”,彩虹邨重建提供契机,例如透过楼宇后移,提供空间扩建马路,从而增加交通容量,当附近物业发展进行交通评估时,有利进一步释放潜力。
对于重建历时15年,消息人士说,与房屋协会明华大厦重建历时25年比较,房委会内有人更关注彩虹邨是否能如期于15年完成重建。
房委会委员柯创盛建议,透过社区支援网络、非政府机构,以至目前议会或关爱队,度身订造搬迁服务,让彩虹邨居民在重建过程,不会感到徬徨。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梁文广表示,赞成分阶段安置居民,美东邨邻近有东头邨及九龙寨城公园,旺中带静。他期望彩虹邨重建能“提质”,考虑适当增加出租公屋单位面积,适量调拨单位作为资助出售房屋项目,回应市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