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珠姐是三家凉茶店的东主,但由于生意难做,没有很多积蓄。她打算退休后到深圳养老以减少生活开支。
受外围经济拖累,香港股市未见大起色,不少市民的强积金继续“缩水”。有学者指强积金的回报周期需40年或以上,本港雇员单靠强积金供款难以应付未来退休需求。香港人想退而不“忧”,唯有各师各法。
《大公报》访问一名年届60的凉茶舖女东主,经营三间凉茶舖的她年终无休、每日工作17、18小时,表示为退休生活只好“做到不能动为止”。这不单是勤劳的港人写照,亦反映小商户的困难。她打算退休后回内地养老,因生活成本较香港低,专家则提醒要留意内地通胀率,现时每个月花费只需4000元,数年后或升至7500元,必须储备足够退休金。专家们亦建议提早规划退休投资,把握复利效应,在低风险下争取不俗回报。\大公报记者 余风、黄山(文、图、视频)
“我会继续做,做到不能动为止,一年365日,11年来年终无休,由早上7时,一直忙到凌晨1、2时,伙记、师傅、楼面、收钱,全部一脚踢,真的是请不到人,都是自己做。”说到经营的艰辛,坚强的珠姐难忍内心的委屈,流下伤心的泪水。
小店东:做到不能动为止
珠姐虽年届60岁,但岁月未有在其面上留下痕迹。1997年由福建移居来港的珠姐表示,一直从事凉茶行业,由学徒做起,及后受老板重用,转往厨房重地工作,并获老板传授祖传秘方,专责熬製龟苓膏和各种凉茶。
“2012年我辞职出来创业,首先在太子大埔道开设第一间分店,由丈夫和女儿帮手打理。”珠姐表示,刚开舖时举步维艰,首年都是“无粮出”,直到第二年生意开始好转,每月大约可得四五千元的薪金,随着生意踏上轨道,珠姐开设第二及第三间分店。
“本以为以后衣食无忧,岂料香港接连发生黑暴和新冠疫情,生意一落千丈,难以为继。”珠姐伤感地说,在看不到前景下,又遇上与丈夫离异,“女儿早几年出嫁,三间店的经营重担就落在我身上,收工后面对冷清、简陋的睡房。”珠姐说时无限唏嘘。
“三间店正常运作需11名员工,但现仅有8名,经常请不到人。”珠姐表示高人工难以负担,低人工又没人肯做,唯有聘用兼职苦苦支撑,“有时真的好想放弃一走了之,但舍不得11年的心血和一班老街坊。”
珠姐去年初曾致函政府部门,希望当局体恤小型企业请不到员工的艰辛,能引入外劳以解燃眉之急,“我前两天又再去劳工处拿表格,希望可以申请到3名外劳到店帮手。”
“退休后考虑返深圳养老”
珠姐表示,为开源节流,11年来都过着“前舖后居”的清苦生活,位于太子总舖内约数十平方呎的阁楼,成了她的睡房和办公室,“没有时间逛街,也不敢逛商场,衣服都是数十、百多元的淘宝货。”珠姐又提到现时每月只收取薪金14000元,生活十分节俭,饮食都是自行烹煮,平日没有太多使费,只为工作,“11年来风雨不改,(店舖)年初一和8号风球都会营业。”
珠姐透露,现时经营凉茶舖的成本不断上升,以太子总舖为例,每月租金约4万元,购买药材费用3万多元,聘请员工及其他杂项支出近6万元,“以前目标是每个月逾15万营业额,但最近几年每月仅能做到13万左右的生意,仅够维持开支,根本没有钱赚。”
“现在只有十多万积蓄,根本难以维持往后的退休生活,唯有捱落去,做到不能动为止。”珠姐失落地说,“退休后考虑返深圳养老,因当地生活成本较香港便宜,加上交通方便,万一身体有事可即时回来香港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