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未雨绸缪/专家:单靠强积金难生活无忧

2023-12-22 04: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表示,本港强积金退休保障计划迈向25年,还属于一个“中年计划”,而要完成一个周期,可能要40年或以上,“例如一个年轻人一出来工作,到退休时就有一定保障。”他补充现时强积金的计划未完全完成,要看整个循环还要多等约10年,届时才能评估相关退休金计划的成果。

  麦萃才指出本港强积金是界定供款的形式(Defined Contribution),雇主及雇员各供薪金5%的供款,上限供款为1500元。他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的资料指出,退休支柱包括强积金制度、个人储蓄,以及政府保障及社会福利,“如单凭靠供强积金,希望退休后生活无忧是不可能。”

  麦萃才建议雇员应未雨绸缪,在强积金以外都有一定的储蓄或投资,支撑未来退休生活。但如不熟悉投资的雇员,可透过自愿供款的方式,在强积金内的基金再购买多一点,上限供款为每年6万元,而相关供款上限亦可扣税。他指出此为一举两得的做法,相关自愿性供款在退休时可取回,令退休金增加之余,同时获得退税。

  本港强积金制度是按照累积供款及投资收入计算,麦萃才表示,相关制度与其他地方不同,他以新加坡的退休金计划与本港相比,指出新加坡供款额较高,雇员供款占入息的17%,而雇主供款则为雇员入息的20%,合共供款率高达37%,当累积资金滚大,更容许将部分资金购买政府的房屋;而香港雇员及雇主各供5%,合共10%,上限供款额是1500元,难以比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