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追踪/电脑扫描及磁振等 公院拟按项收费

2025-03-15 05:01: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现时市民在公院门诊做磁力共振是免费,卢宠茂认为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度使用。

  公立医院收费调整检讨进入最后阶段,除了计划调整急症室收费,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14日)表示,为让资源能更精准帮助有需要的市民,政府考虑将门诊部分检查项目,如较复杂的影像检查,例如电脑扫描(CT)、磁力共振(MRI)等,改为“按项收费”,并厘订出合理的“共付”水平。卢宠茂强调,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是让资源能更精准帮助有需要的市民,费用会是市民可负担水平。

  有病人组织担心医疗费用增加基层经济负担,建议扩大减免范围至基层病人和在职贫穷家庭。消息指,政府将于未来数星期内,交代公营医疗收费调整方案。\大公报记者 余风、叶浩源

  急症室及住院病人获豁免

  卢宠茂昨午出席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后,就公营医疗收费改革问题向传媒确认,目前市民在公立医院门诊及急症室接受电脑扫描和磁力共振等是由政府全数资助,市民完全免费,令相关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造成一定的过度使用,轮候时间亦愈来愈长。因此,政府考虑这些项目改为“按项收费”,亦让市民“共付”部分费用。卢宠茂表示该费用会是市民可负担水平,希望以收费改革形成导向,减少一些不太需要的检查。他强调,“按项收费”只适用于门诊,急症室和住院病人将不受影响,紧急情况下仍可免费接受检查。

  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是医疗改革重要一环,现时医院管理局的收费中,政府补贴占整体支出的97.8%,部分项目的补贴更达到100%。卢宠茂表示,收费改革是让资源能更精准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将考虑其本身成本,也能让市民有合理的“共付”水平,兼顾资源运用的优次,以及市民的承担能力。他期望收费改革能改变市民就医的习惯,将浪费减少,并提升医疗保障,费用调整后的额外收入亦会全额投入医疗服务,令急重危疾病人不至于“大病致贫”,强调政府对医疗的承担不会改变。

  关注病人权益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除电脑扫描、磁力共振外,公立医院还有很多检查项目,包括验血、病理化验、心电图等,如有其他项目需逐项收费,担心多个检查项目会累积一定的支付金额,对病人构成经济负担,特别是基层病人、需经常覆诊的慢性病患者、重疾患者。他亦担心日后基层病人倘面对一定的医疗费用时,会无奈不做有关检查或服务,造成延误医治令情况恶化。

  病人组织倡扩减免范围

  彭鸿昌续说,在现时公营医疗减免机制下,只有综援领取者及75岁以上的高额生活津贴受惠人等可获全费减免。其他比较基层的市民和在职贫穷家庭,均未能获得豁免。他建议当局应扩大减免范围,例如将受惠对象年龄降至65岁、在职家庭津贴及伤残津贴等领取者等,以帮助更多真正有需要的市民。

  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表示,一直以来,香港医疗政策咨询都提及医疗开支可持续性问题。过去收费调整多为小规模加价,2003年增加公共医疗收费减免措施,但整体医疗开支仍在增加,资源分配合理性存疑。他指出,学界和政界对共付已有定论。以自愿医保计划为例,其中先进造影(如电脑扫描、磁力共振)在保险制度下有30%共付费。在公营体系中,病人和医生对检查方式选择存在分歧,引入共付机制可增强病人责任意识,让病人参与诊治决定。同时,医生需依据医学指引并结合临床判断向病人解释,帮助病人做决定。

  林哲玄认为,设置过高共付费用可能导致经济困难病人放弃治疗。其实可以优化医疗收费减免机制,扩大减免范围,实行分层资助,根据经济能力让不同人群支付不同费用,借鉴新加坡“能者多付”模式精准资助有需要的病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