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渔护署表示,自将禁止餵饲野生动物的规定扩展至涵盖野鸽后,市区野鸽数量已呈下降趋势。
【大公报讯】记者王亚毛报道:市区野鸽聚集问题长期滋扰市民,禁止餵饲野鸽的条例于去年八月生效,渔农自然护理署表示,今年初野鸽数量减少10%,人工餵饲残渣的地点减少20%。渔护署计划使用人工智能镜头,辨识野鸽聚集点,并对非法餵饲行为加强执法。
长沙湾元洲邨、东京街一带过往是野鸽黑点,港铁站乘客出入受影响。大公报记者于本周四(3日)实地采访,居民伍小姐说,过往野鸽羽毛到处散落,在家外晾晒的衫裤随时被雀屎沾污,“有时电视信号亦受影响中断。”
街坊胡小姐说,过往地上常有野鸽粪便,她走过树底时提心吊胆,她说见过“有些人在广场或公园吃饭,随手就给野鸽餵些饭粒”。
《2024年野生动物保护(修订)条例》自去年8月1日起生效,禁餵野生动物规定扩至涵盖野鸽,违法最高刑罚增至罚款10万元及监禁一年;并引入定额罚款机制,非法餵饲罚款5000元。
渔护署于去年第四季起两轮视察,发现全港统计点的野鸽数量约13520只,今年第一季减至约12090只;发现有人为餵饲的食物馀渣的野鸽聚集点,从去年第四季的37个,降至今年第一季的30个。
渔护署高级兽医师(动物卫生)何汉邦表示,渔护署跟进市民举报,成功打击多宗非法投餵个案,截至今年4月,共发出131张定额罚款。
第三季起试验流动天眼监察
何汉邦表示,该署计划引入配备人工智能镜头的机械人,成本每年70至80万元左右,可自动识别野鸽活动热点及投餵行为,并收集数据以强化执法效率。预计今年第三季起,启用试验流动闭路电视系统,监察非法餵饲野鸽。